这位中国友人就是现已73岁高龄的原新华社《瞭望》周刊编辑、中越友好人士王枫。在纪念越南首都河内解放70周年(1954.10.10~2024.10.10)之际,越南《人民报》常驻中国记者对她进行了独家采访,了解她与河内结缘、爱上河内、把河内当作“第二故乡”并对河内的发展充满骄傲和满怀憧憬的感人故事。
视频:王枫女士与本报驻华记者分享她与河内的故事,并现场唱起有关河内的歌曲。 |
五岁就与河内结缘
王枫的父亲是新华社驻河内分社的社长兼人民日报社常驻记者。当时,在家里排行老二的她有一个正在上学的哥哥和一个还很小的弟弟,因为还没到上学的年龄,又很懂事,5岁的王枫小姑娘跟着母亲到河内,兄弟二人则由爷爷奶奶照看。
回忆起来到河内的最初印象时,王枫说:“坐火车来到河内的时候就听到《步步高》一首非常熟悉的广东乐曲。当时是5岁,没想到自己出国了,真正走到大街上,我一看跟中国,跟北京就不一样。妈妈告诉我到了越南的首都河内,一切都特别新奇。”
在河内期间,王枫能够见到胡伯伯。她分享说这是她终生难忘的美好回忆。 |
王枫与父母一起参观当时河内的劳动场景。 |
“刚从北京到河内,最好奇的是周围的变化,那高大的椰子树、秀美的槟榔树,总让我仰头看不够;木瓜树上的累累果实,也让我吃不够;巨大的葵叶,总让我翻过来掉过去地琢磨不够;每次从地上拣起香气扑鼻的素馨花,都让我贴在鼻子上闻不够。站在院子的大门口,望着来来往往的路人,我会产生许多遐想,于是经常趁大人们不备悄悄溜出去,跟在人们身后走到马路尽头,看清晨鲜花市场的瑰丽,看中午街边行人席地而坐嚼着槟榔时的惬意;尤其喜欢看人们的装束:妇女们穿的是紧身、紧袖、圆领上衣,还有类似中国旗袍似的衣着和宽腿裤,微风吹过,上衣从腰间分成前后两片垂过膝的下摆轻轻飘舞,犹如天外飞来般的美丽。”
王枫女士的文章《在河内的童年往事》
王枫的父亲,王唯真先生到越南赴任时,正值首都河内刚获得解放不久,所以工作十分繁忙,连母亲都要参与协助,王枫只好在分社大院里或者中国使馆附近跑一跑,玩一玩。
在她的记忆里,当时的河内到处都在搞建设,沸腾的建筑工地、迎风飘扬的金星红旗、带着草帽的民工、赤着脚跑来跑去的小孩子,让人目不暇接、兴奋不已。这个中国小姑娘很快就爱上了河内这座美丽的城市。
在河内生活期间,王枫还被送到了位于河内市行帆街的一所幼儿园。在她的记忆中,幼儿园的屋子是里边有几根大柱子的建筑,像一座庙宇。来到幼儿园,她与小朋友们一起玩儿得十分开心,还学会了骑自行车。
虽然在河内生活不到两年就要回国上小学,但这段时光和经历让王枫有了不一样的喜好和习惯,比如爱吃越南的椰子、芭蕉、鱼露,特别是那几句越南语“吃饭了吗?”“吃饭了”“同志好!”在以后几十年没有越南语的环境里还被她牢记着。
这是王枫女士在回中国前在河内嘉林机场与父母合影。 |
43年后回到“第二故乡”
在河内,王枫只生活了两年时间,因为到了上小学的年龄,她被父母送回中国。在之后的学习、成长、参军、工作过程中,王枫仍念念不忘并向往着重返她的第二故乡河内。
“重返河内是我多年的向往,它源于我在越南生活的时期正是五十年代两国荣辱与共、唇齿相依的岁月,源于我曾与胡志明主席在一起的美好记忆……从传媒中我陆续了解到:越南南方解放了,国家统一了、革新开放了,胡主席倾其毕生心血领导人民奋斗的目标实现了!来到这片美丽的国土,我最深切的愿望就是去胡志明主席陵墓看望他老人家,追寻伟人的豪情,表达心中的思念和敬重。”
王枫女士的文章《在越南美丽的国土上》
在离开43年之后的2000年,王枫终于有机会回到越南河内,当时是去参加了一个跨越新千年的一个旅游盛会。在她记忆中,当时的河内是越南实行革新开放的一个大好时期,变化非常大。
与她小时候,越南刚经历过战争,百废待兴,到处都是沸腾的工地和劳动场面的印象完全不同,河内已经变成了高楼大厦,变成了非常热闹的街道,变成了大家的笑脸,变成了整个花的海洋,给她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为了寻找儿时的足迹,王枫来到了中国驻越使馆,参观了胡志明主席故居、巴亭广场,还去了曾经上过学的幼儿园。她还走访河内的很多景点,深入了解河内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
王枫女士在50年代上过学的幼儿园。 |
王枫女士在胡志明主席陵前。 |
在后来撰写的关于河内之行的文章中,王枫写道:“这里有许多保存完好的千年文物古迹……这里还建有历史、美术、民族博物馆,珍藏并展示着越南独特的历史文化;市区中心有如诗如画的还剑湖,是休闲、幽会的好去处;湖的周围有36条商业街纵横相交,从古代延续至今,每条街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局面。漫步其间,可听到锡行叮叮当当的敲击声,可闻到北药行草药的芳香,可买到桃行各色柔软的丝绸面料;一排排窄长的古屋,一座座花草芬芳的庙宇,构成了河内市古今完美结合的独特风貌。”
王枫女士在河内看图片展时被照片上小姑娘纯真可爱的表情吸引住。 |
在王枫看来,几十年过去了,河内变化很大,但唯一不变的是关于河内的歌声以及抑扬顿挫的音调。这个给她很深的印象,犹如一种乡音,每次想起,第二故乡的感觉一下就就油然而生。
对有关河内的歌曲情有独钟
每个人都表达爱的不同方式。王枫对于她所热爱的越南河内,不仅停留在牵挂、怀念,多次重返第二故乡并寻找儿时的足迹,发表大量文章来表达浓厚的感情,而且还在于对越南音乐,对有关河内的歌曲的情有独钟。
王枫向记者介绍她所珍藏的有关河内的歌曲。 |
据王枫介绍,音乐是她从小的爱好,这是父母给她的一种濡染教育,他们平常在家就很爱唱歌,王枫也就很爱唱歌。来到越南的时候,王枫觉得越南的歌曲,包括语言、发音给人带来一种抑扬顿挫的美感,因为越南语有两个音调,说话就像唱歌一样优美动听。听到越南歌曲时,王枫就觉得她的心会跟着这个音乐起起伏伏,这种非常美好的感觉让她爱上了越南音乐。
43年之后,王枫重新踏上河内这块美丽的土地,越南的歌曲让她马上就回到了童年时代的美好感觉。所以在这次旅程中,尽管时间非常短暂,王枫一直努力寻找着越南的各种各样的歌曲。回到中国之后,越南驻华使馆和媒体记者得知王枫喜欢音乐,都会送给她很多光盘,所以通过这些光盘,王枫又听到了很多越南歌曲,包括抗战的、现代的,也包括山区的歌曲。
王枫在重返河内之行中与当年越南驻华使馆和媒体的朋友们相聚。 |
这时,王枫突然有一个想法:怎么才能学会,怎么才能唱出来这些歌曲,让大家都知道越南呢?有一次,一位越南驻华记者帮王枫翻译了一首越南家喻户晓的《河内啊,美丽的姑娘》,王枫就觉得这首歌的歌词很美,讲述的人们在那种被敌机轰炸的焦土和废墟上,仍保持一种顽强的精神去建设美丽的家乡,去憧憬着未来,向往着美好。王枫认为,这样的歌词和旋律既鼓舞了越南人民,也鼓舞了她,在碰到挫折和困难的时候如何站起来,如何向前走。
在看完已翻译成中文的歌词后,父母跟王枫说一定要把越南的歌曲用中文唱给中国人听。受到父母的鼓励和启发,王枫就请中国和越南的朋友一起合作,把一些越南的歌曲,特别是关于河内的歌曲翻译成中文,再由王枫做成合辙押韵的歌词,填到越南的曲调里唱起来。
王枫向记者介绍她家中有关河内的绘画和艺术作品。 |
王枫对记者说,正是得益于中越两国人士的携手团结合作,这些越南歌曲才以新的形式唱出来,并且被中国民众所熟知。在纪念越南首都解放70周年之际,王枫表示希望,中国和她的第二故乡越南团结起来,手挽手,肩并肩,齐步向前,更好地建设自己的国家;同时也表示期望,作为越南首都的河内在此过程中率先带头,不断向前发展,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