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瑶族人的拜堂仪式通常在主婚礼当天的上午7时 至中午 12时 举行。 为拜堂仪式做准备,新郎的家人要准备一张正方形桌子放在中间祭台的旁边。桌子的内侧和两边各放一张长椅。方桌上摆一碗米饭,上面插着两根银色的花枝; 一碗煮熟的肥肉和两个大盘; 8至10双筷子、8至10个酒杯; 100粒玉米。 方桌前,人们在地上铺一层稻草,上面放两张双人席和两条折叠的小棉毯,这是新郎和新娘举行仪式的座席。
拜堂前,要举行热场仪式。男家挑选12名12岁以下的男孩围坐在方桌旁。 乐队奏起乐曲时,这些男孩模仿喝酒、吃肉、呼朋唤友等场面,让婚礼气氛一下子热闹起来。音乐结束,孩子们散去。而这个时候,媒人在为新娘和新郎化妆。
辛胡县左平村的媒人秦美香说:“除了身上穿的婚纱,新娘还要把两条长约4米的红布带从肩膀斜挂到腋下,然后在侧边扎成一朵花,剩下的布条垂落地上。一条较短的红布带从前腹卷到后边,系好的红布带两端垂至脚跟。新郎身穿长至脚跟的一件蓝色长衫。他的身上也像新娘一样系红布带,头上系着额前有一根花枝的红围巾。新娘的头上还戴着一个梯形轻木盘,盘子两侧和一个大底挂着深红色的珠子线,上面盖红布,绣有图案。从女家到男家前,新娘必须戴着这个托盘直至进入新娘和新郎的房间才能放下来。在举行拜堂仪式的时候还要再戴上。”
化妆后的新郎和新娘手里拿着新手帕,新郎站在祭台前左侧,新娘在新郎另一边站着,两边各有两名伴娘面向祭坛。伴娘的任务是作为支撑,让新娘牵着手,和着新郎拜堂的节奏跪下或站起。
在缝瑶族人的拜堂仪式中,司仪的作用非常重要,因为司仪十分熟悉拜堂仪式。司仪坐在正桌旁,其任务是全程指挥仪式,如:指导坐在正桌旁接受礼拜,示意乐队演奏,报新郎和新娘的礼拜次数,示意乐队停止演奏等等。
辛胡县法苏林乡的秦阿散经常应村民邀请作婚礼的司仪,他说: “拜堂的姿势是:新郎右手拿毛巾,双臂张开,在胸前交叉,然后抬起至额头,蹲下使头部和手臂保持水平,再直起身子,抬起头,两手放在前腹部,慢慢回到站立的位置。 这是一个站立拜堂的姿势。跪拜动作与站拜动作相同。 新郎站拜三次,跪拜三次,新娘同时与新郎一起跪拜和站拜三次。 ”
拜堂仪式开始,首先是到第一张桌子前拜祖先。这时,司仪双手端着一个盛有6杯茶的盘子递到新郎面前,新郎伸手摸摸托盘,表示准备好举行拜堂仪式了。司仪大声唱礼,乐队奏拜堂曲,新郎开始敬拜。 新郎、新娘必须拜七次。敬拜结束,司仪喊礼毕,乐队停止演奏。
然后到第二张桌子前敬拜双方父母、媒婆和老人。司仪请新郎、新娘准备行礼,示意乐队奏乐。 贵宾从口袋里掏出礼物放在桌子上的托盘里,夹一块肥肉放在碟子里,表示吃过了,然后回家。
再然后是到第三张桌子敬拜贵宾。贵宾都是邻居、兄弟、朋友等外人。他们只有结了婚的或曾拜过别人的,才有资格坐在方桌旁接受别人的敬拜。第四、第五桌也跟第三桌一样,直到全部客人受完礼。
拜堂仪式结束后,司仪为新人举行婚礼。 他提醒新人铭记父母的养育功德,修身养性,认真劳动。祝愿新人白头偕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