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族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水上木偶戏

越族民间文化的独特性体现在民歌与演唱和艺术表演形式之间的有机结合,如北宁官贺民歌、嘲剧、从剧、陶娘曲、川歌、义安对歌、水上木偶戏等。其中嘲剧、陶娘曲和水上木偶戏深具越族,尤其是北部平原地区文化特色。

水上木偶戏表演。
水上木偶戏表演。

在越南民间艺术宝库中,水上木偶戏是一种独特的艺术门类。舞台为水面,演员为木偶,加上声光效果,成就了妙趣横生的表演。水上木偶艺术是反映越南红河平原地区与水稻农耕文明密切关联的一门民间艺术。

每个戏坊各具特色和优势,但总体上看,剧情多与建国时期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农民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有关,反映农民尽管成年累月辛勤劳作,时时刻刻面临天灾地祸,但仍然乐观向上、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操。

越南民族学博物馆干部黄氏明月告诉我们:“世界上有多种玩偶戏剧形式,如:皮影戏、旱木偶,而水上木偶戏为越南独有。这门艺术于10世纪前诞生,由农民创造。因此,水上木偶戏通常反映农民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如放牛、耕地、捕鱼,还有一些典故,如仙女舞、龙舞等等。舞台是水上搭的一座红瓦砖顶的小水榭,人们称之为“水亭”,前面用竹帘从上垂到水面,操纵木偶的人藏在竹帘后。”

越南木偶艺术历史悠久,与北部平原地区的水稻农耕文化密切相关。1121年,水上木偶戏是一种向皇帝祝寿的艺术礼仪。位于河南省维仙县堆山乡龙堆寺的李朝古石碑上有这方面的记载。从最初的个人表演,慢慢地人们组成了木偶戏坊,所编排的剧目也日益丰富、精彩、好看,并为广大百姓服务。

木偶戏艺术研究家阮辉鸿说:“水上木偶戏是在北部平原诞生的。北部平原也是越南民族的发祥地。按越南语,现在的木偶叫傀儡,一开始叫玩偶,意思是模仿人的动作取乐。从事水稻种植的农民要挖土盖房,因此形成了很多池塘。以前,村里到处都是池塘,因而它们也就成为了表演木偶戏的舞台。”

水上木偶戏一般在节日盛会和重大活动上表演。与其他木偶表演形式不同的是,它以水面作为舞台,表演场所是一个称作“水亭”的小屋,前面挂着垂帘,周围挂各种旗帜。操纵木偶的演员站在竹帘后,利用长竹竿及细线操纵木偶。木偶用聚果榕木制作,这是一种很轻,可浮在水面的木头。木偶造型很滑稽、可爱。

据南定省一家木偶戏坊的演员阮文魁介绍,每次表演,他们都要聚精会神,因为在水里表演有一定难度。他说:“难就难在水上木偶戏要在水里表演,细线和竹竿看不清楚。每台戏要操纵几十根竹竿和细线,所以演员一定要记住顺序。天气也有影响,不能太冷,不然会影响表演效果。水太少或太多也不行。”

表演舞台——“木偶屋”或“水亭”搭在水池或小湖上,水面和舞台的比例要均衡,象征着越南农村地区传统村落的村亭。演员站在屋里操纵木偶。在歌声、鼓声、木鱼声、号角声中,演员们表演一出出节奏欢快、紧凑的节目。所用音乐以北部平原的嘲剧或民歌为主。水上木偶戏已经成为北部平原居民不可或缺的文化活动,陪伴着一代又一代越族人成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