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文化交流日益强劲,这种交流是展示越南文化之美的机会,越来越多的国际朋友因热爱越南而投身于保护、传播越南传统文化的事业。
让我们从1982年出生的法国人让·塞巴斯蒂安(Jean Sébastien)讲起。他原本是一名平面设计师,同时也从事东方传统医学针灸治疗。2006年,他与一位越裔法国人结婚,夫妻俩爱上了越南这片S形土地。让·塞巴斯蒂安分享道:“在越南,人们经常给我友善的微笑。越南人总是愿意不求回报地帮助我。”
他说,越南多代同堂的家庭氛围也让他感到温暖。因此,他多次回到越南,一方面了解越南文化,一方面学习东方医学。2015年,让·塞巴斯蒂安夫妻决定定居越南。在朋友的介绍下,他接触到了书法艺术,并被这种独特的东方艺术深深吸引。他开始学习用越南语书写书法,随后获得“西方写字先生”的称号,并为自己取了一个越南名字——阮长江。
对于来自异国的他来说,练习“墨池笔法”并非易事。他常常将自己关在房间里练习,反复研墨、书写。除了掌握书法技艺,他还致力于理解每个字的深层含义。2021年因新冠疫情,让·塞巴斯蒂安返回法国,但他对越南的眷恋始终未减,他称回越南为“回老家”。2023年春节,他通过严格的遴选,在河内文庙国子监为民众书写春联,这是一项极为珍贵的荣誉。
除了让·塞巴斯蒂安,还有许多国际友人以各自的方式深爱越南文化。例如英国人斯特拉·乔拉(Stella Ciorra),她与越南结缘已有30年。1995年,她第一次来到越南,正值越南对外开放时期。她不仅通过阅读书籍了解越南文化,还热衷于聆听越南人日常生活中的故事,尤其是关于河内的故事。近年来,她租了西湖郡一家三代同堂的越南家庭的房子,与他们共同生活。
这让她更加深入地体验越南的文化与人情。尽管斯特拉的越南语尚不流利,但她依然喜欢用越南语交流,这拉近了她与当地人的距离。她还积极参与越南文化探访活动,如探索河内的古街、手工艺村等。每逢河内举办传统奥黛活动,斯特拉不仅积极参与,还动员国际友人穿上奥黛一同游行。她曾在越南多次文化研讨会上,分享保护与弘扬传统文化的经验,展现了她对越南文化的深厚情感。
国际文化交流日益强劲,这种交流是展示越南文化之美的机会,越来越多的国际朋友因热爱越南而投身于保护、传播越南传统文化的事业。乌拉圭经济学家马丁·拉马(Martín Rama)曾游历河内的大街小巷。他爱上了这座城市的古老街道和充满活力的人行道。他将这种爱意写入了两本书——2014年的《河内,一处漫游之地》和2023年的《因为爱河内》。其中,第一本书还荣获2014年“河内之爱”裴春派奖。
此外,获得“河内之爱”裴春派奖的还有来自塞尔维亚的年轻作家马尔科·尼科利奇(Marko Nikolic),他的小说《教堂街》也受到了读者的喜爱。
在数字时代,文化传播最便捷的方式便是通过互联网。1993年出生的巴勒斯坦青年萨利姆·哈马德(Saleem Hammad)便通过个人YouTube频道分享越南文化。他已经在越南生活了13年,凭借对越南的热爱和流利的越南语,他在“我心中的河内”摄影比赛中脱颖而出,赢得一等奖,并于2019年被授予“河内和平友谊大使”称号。
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以不同方式深耕越南文化,将其传播到更广阔的世界。他们的故事展现了越南文化的独特魅力,也让越南在国际舞台上更加闪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