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关于越南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历程

为了更加充分认识且深入贯彻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在《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和越南走向社会主义道路若干问题》文章中提出的答案的主要内容,我们谨向读者进一步澄清“党关于越南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历程”这一内容。

其一,越南社会主义的特征

正如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所强调的那样,“此前,在苏联和世界各社会主义国家仍存在时,越南走向社会主义这一问题无需多谈,是理之当然的”。可是,当苏联实施改组过程中出现偏离社会主义轨道的表现之时,我党早已意识到要制定越南社会主义模式的重任。在此基础上,《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国家建设纲领》于1991年诞生,其提出了共有6个特征的越南社会主义模式。总结《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国家建设纲领》(1991)10年落实情况后,《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国家建设纲领》(2011年补充、发展案)补充并提出8个特征,即民富、国强、民主、公平、文明,由人民当家做主,拥有以现代生产力及符合的生产关系为基础的高质量发展经济,拥有先进、有着浓厚民族特色的文化,人民过上温饱、自由、幸福的生活并享有全面发展条件,越南各民族同胞平等团结共处,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共谋发展,建设由共产党领导的民有、民治、民享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与世界各国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上述八个特征表明由我国人民建设的社会主义将满足一个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发展理念、而不是剥削和践踏人类尊严牟取暴利的社会建设目标。上述社会主义模式也是追求进步、人文价值,以确保全社会共同利益与人的正当利益和谐一致为基础,同个人和各帮派相互竞争牟取利益的社会本质相比完全不一样的社会。越南实施革新35周年的成果是其强有力证明。

其二,越南社会主义建设方向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国家建设纲领》(1991)提出有关越南社会主义建设的7个方向,总结《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国家建设纲领》(1991)10年落实后,《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国家建设纲领》(2011年补充、发展案)完善、补充并提出8个方向,包括:加强国家工业化现代化并将之与发展知识经济和保护自然资源与环境相结合;发展社会主义定向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先进、有着浓厚民族特色的文化,加强人的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社会进步和公正;牢牢捍卫国防和国家安全,维持社会治安秩序;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合作与发展,积极主动融入国际社会的对外路线;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发挥全民大团结力量,加强与扩大统一阵线;建设民有、民治、民享的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建设廉洁和壮大的党组织。上述方向既是实践总结的结果,又是我党研究理论和学习借鉴国际经验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

其三,落实越南社会主义建设方向过程中应解决的各大关系

总结实践过程启迪了越共十一大意识到落实八个社会主义建设方向时要特别注重把握与解决好八大关系。那就是越南走向社会主义道路上发生的矛盾。具体是:革新、稳定与发展的关系,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定向的关系,生产力发展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逐步建设与完善的关系,经济增长与社会公平的关系,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祖国保护的关系,独立自主与融入国际社会的关系,党领导、国家管理和人民做主之间的关系。就上述各大关系五年处理情况进行总结时,越共十二大已完善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定向的关系并把其阐述为遵遁市场规律的同时确保社会主义定向,补充国家与市场的关系。越共十二届五中全会已经完善国家与市场的关系,将其发展成国家、市场与社会的关系。出自于实践,越共十三大补充发扬民主与加强法制、维持社会纪律之间的关系。

其四,越南放过资本主义时期,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实施革新之前,我党明确,越南社会主义过渡进程是放过资本主义时期的过渡。《1991年纲领》明确:我们放过资本主义时期,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到越共九大,我党更具体地指出:“我国走上的道路是放过资本主义制度,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这意味着跨过确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的统治地位的阶段,而接受与继承人类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特别在科学技术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以迅速发展生产力和建设现代经济”。当然,放过资本主义时期必须理解如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所强调的:“跨越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就是放过资本主义的剥削压迫、不公正的制度;放过不适合社会主义的不良风气和政治体制,而不是放过人类在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中所取得的成就和文明价值。当然,应从科学和发展的角度选择性地继承这些成就”。

其五、社会主义定向市场经济体制是建设越南社会主义的工具和手段

正如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所强调的那样,“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定向市场经济体制的理念是我党非常根本和创新的理论突破,是党的重大理论成果。社会主义定向市场经济体制的目的为发展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和技术基础设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由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管理,由越南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定向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为“民富、国强、民主、公平和文明”。这是越南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体经济模式。这个经济模式“在每个步骤、每个政策和发展过程中将经济与社会相结合,经济政策与社会政策统筹建设,经济增长与实现社会进步和公正并行”。发展这个经济模式的实践35年来给国家带来巨大变化。

其六、越南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行使人民权力的最佳形式

对社会主义国家在革新过程中的建设进行总结时,我党意识到利用法治国家在人类历史上的价值的必要性。实践总结和理论研究帮助我党认识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本质上与资产阶级法治国家是不同的”;“是展现和实施人民当家作主权力的工具,确保和保护大多数人民的利益。通过执行法律,国家确保人民作为政治权力主体的条件,对一切侵害祖国和人民利益的行为实行专政”。越南35年来实施革新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行使人民权力的最佳形式。

其七、文化发展是社会的精神基础

“文化发展是社会的精神基础”是我党首次在越共七届四中全会上提出的,其后在党的文件中得到肯定和补充“是国家发展和祖国捍卫的内生力量和动力”。这是我党的巨大理论成就,是总结实践,掌握和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胡志明思想和人类的文化成就的成果。按照我党的理念,“我们建设的文化是先进、富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文化,多样性中统一,基于进步和人文价值的越南文化;马克思列宁主义和胡志明思想在社会精神生活中扮演着主导作用,继承与弘扬各民族的美好传统,吸收了人类文化的精髓和成就,努力建设为了真正的利益和人品质的文明、健康社会,其知识、道德、体力、生活方式和审美水平不断提高”。这就是越南社会主义的精神支柱。

上述是我党关于越南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核心内容。实施革新35年后,“关于革新路线、社会主义和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的理论日益完善和逐步实现”。革新实践也证明,按照党提出的越南社会主义模式发展,不仅带来积极经济效益,而且比其他国家更好地解决文化、社会、环境等问题。这也证明,选择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并坚持民族独立与社会主义相结合是符合客观规律和时代实践的正确选择。(完)

陈文防教授、博士(胡志明国家政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