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春季大捷

统一征程:胜利之歌永远嘹亮

在1975年4月30日11时30分整的历史性时刻,西贡广播电台播出了关于杨文明总统宣布无条件投降的特别报道。203号坦克旅政委裴文松中校代表解放军接受了杨文明总统及伪政权内阁全体成员的无条件投降,西贡正式解放。
1976年1月31日,命名为“统一列车”的首趟列车翻越海云岭,驶入胡志明市火车站。(图片来源:陈山)
1976年1月31日,命名为“统一列车”的首趟列车翻越海云岭,驶入胡志明市火车站。(图片来源:陈山)

欢乐中热泪盈眶

每当回忆起1975年4月解放西贡的征程,第116特工团原连长、老战士范维度仍深深铭记在这一胜利之战前陈文茶上将给他交付的一项特殊任务,即潜入西贡市内,勘测独立宫的周边范围、面积以及所有附属目标,并绘制成图。“在半个月内,我和两位同志伪装成敌军人员潜入西贡市区,最终于1974年10月完成了地图绘制工作。那时首长说,将来或许会有用武之地,没想到仅仅几个月后就真的派上了用场”,范维度上尉自豪地回忆道。

由于对西贡道路走向了如指掌,范维度成为1975年4月30日最早冲入独立宫并在二楼高高举起越南南方共和临时革命政府旗帜的人之一。

回忆起标志着胡志明战役全面胜利的那一历史时刻时,范维度大队长满怀激动地说:“经历了无比振奋、无比喜悦和巨大的自豪之后,我的内心突然泛起阵阵酸楚,思念那些为祖国解放而英勇牺牲、未能亲眼见证这一神圣胜利时刻的战友们……”。

步兵、坦克与机械化部队进军解放邦美蜀(1975年3月)。(资料图)

在全胜利的这一天,胜利的喜悦与无数家庭、亲人、恋人在历经漫长岁月分离后重逢时激动的泪水与笑容交织在一起。现年62岁的吴越寿先生,是人民武装力量英雄吴成云(又名黑三)的儿子。他父亲曾在1968年戊申大年初一夜间至初二凌晨,率领第11营的17名特工勇士突击袭击美国大使馆,并是此次战斗中唯一幸存者。

每当提到这位英雄的父亲,尽管自己对父亲的记忆并不多,但吴越寿先生总是满怀自豪地讲述着。他回忆起曾与亲人一起前往古芝打听父亲的生死消息;在那场震撼人心且对美国在越南的整个战争进程造成深远影响的战斗之后,又两次到边和及后来搭船前往富国岛探望被关押在此的父亲。得知父亲于1973年被美军释放归来,全家无比欣喜,但又不知道父亲究竟何时才能回家。

胡志明战役胜利结束后,吴越寿被他哥哥带着赶往白藤码头打听消息,又奔跑在西贡的大街上,希望在进城的解放军队伍中看到父亲的身影。“最终,父子俩终于见面,在喜悦与泪水中紧紧相拥……” ,吴越寿先生哽咽回忆道。

胜利的消息如电流般迅速传遍海外越南人社区。原法国越南人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刘清勇先生回忆道:“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一刻,那是一个充满喜悦的时刻。1975年5月1日,正值节假日,我从首都巴黎开车前往外省与大学时期的老同学相聚。途中收听广播时,忽然传来新闻:“美国人正在从西贡撤离……西贡政权已垮台……”我激动万分,眼泪夺眶而出,急忙驾着那辆破旧的汽车返回巴黎,立即联系负责群众运动的兄弟姐妹们,一起赶往巴士底(Bastille)广场。当时,法国成千上万的劳动者正在为国际劳动节举行游行,而我们也融入人群之中,以表达自己的无比喜悦,正如春红音乐家在《胡志明市的春天》的歌曲中所写:“……这份喜悦来得如此突然,日子仿佛在梦中游走……”。

原泰国孔敬府侨胞协会主席高必明先生回忆道:“胜利的消息传到泰国时,我感动得热泪盈眶,心中无比激动与振奋。泰国的越侨也欢欣鼓舞,这场胜利凝聚了大家不小的贡献。即便在当时条件困难、生活贫困的情况下,这里的越侨仍愿意牺牲、节省、尽己所能支援南方解放与祖国统一大业。回顾1975年4月30日的伟大胜利以及越南过去50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其中近40年是革新事业的结晶,我们越发坚信党的英明、卓越领导。”

1975年4月30日清晨,我军部队如潮水般从四面八方地推进西贡。部队迅速占领敌方空军司令部与伞兵师司令部,掌控新山一机场。图为:1975年4月30日,解放军旗帜在新山一机场迎风飘扬。(资料图)

作为自巴黎协定谈判阶段起已积极参与支持越南各相关活动的原法国-越南友好协会主席热拉尔·达维奥(Gérard Daviot)先生表示:“尽管越南战争已经过去半个世纪,但战争的回响仍深深铭刻在我和许多支持越南的法国人民心中。1975年5月的那些日子,我曾与在法越南朋友一同参加庆祝胜利的活动。值此越南即将迎来南方解放50周年之际,我非常高兴能来到越南,与越南朋友们共同分享这份巨大喜悦,一起回顾那段英勇斗争的历程,并对越南人民未来的光明前景寄予坚定的信心。”

起飞于和平之中

在越南研究领域颇有建树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潘金娥在接受《人民报》驻中国记者采访时表示:“1975年春季大捷是越南民族建国卫国斗争史上的光辉里程碑,标志着为期21年的抗美救国战争(1954—1975年)最终胜利。这一历史事件不仅对当时的越南具有深远意义,也在国际社会引发强烈反响,并对后世产生持续影响。

更为重要的是,自胜利50年来,越南不断推进革新事业并成功发展国家,充分证明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契合越南国情的发展方向。”

1975年4月30日11时30分,第二军团香江兵团战士裴光慎(手持国旗者)与三名战士一起进入西贡伪总统府,并在屋顶升起解放旗帜。(资料图)

现年二十出头、出生于2001年的陈仲义,毕业于越南RMIT大学设计应用与创意系,目前担任西贡—嘉定特工博物馆馆长。他是人民武装力量英雄陈文莱(又名梅红桂)的孙子。陈文莱曾亲自参与修建多处武器藏匿地道,在1968年春节总攻中为进攻独立宫作出了重要贡献。

从小,陈仲义便聆听父亲讲述祖父及其战友的英勇事迹,这些如同传奇的故事激发了他对祖国历史的深厚感情。他致力于将西贡—嘉定特工博物馆建设成为一个智能化博物馆,广泛应用现代科技,让每一件展品都“活”起来。

令陈仲义最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走进博物馆。“只要我们善用技术手段,让历史故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就能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当他们真正了解历史,时间久了自然会热爱这段历史。”他如此说。

和平的到来为越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为建设富强国家奠定坚实基础。越南安永有限公司(Ernst & Young)董事长、经济学博士陈廷强回忆:“上世纪90年代初,每当我与外国企业家或朋友谈起越南,总能感受到他们的好奇、疑惑甚至同情。

在他们眼中,‘越南’这个名字总与战争、落后和贫困联系在一起。可如今,越南已成为全球经济最开放、最具活力和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这种转变实在令人震撼,也堪称奇迹。”

今日胡志明市一隅。(邓英 摄)

越南外交部原副部长、前驻美国大使范光荣大使指出:回望过去50年,越美关系从曾经的战火对立,走向携手合作。战争给越南人民带来深重苦难,也在美国国内留下难以抚平的创伤,克服战争后果绝非易事。

越南始终秉持“放下过去、面向未来”的主张,积极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其中就包括人道主义行动——协助寻找在越阵亡美军士兵遗骸。不仅许多曾在战争时期支持越南、与越南结为友好的美国人士持续关注越南事务,许多美军老兵——其中不少人后来成为美国政界的重要人物——虽然对战争的历史与越南所承受的伤痛仍心存疑虑,但他们反而成为连接两国友谊的桥梁,推动越美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自1995年建交以来,越美关系在多个领域持续拓展。两国交流与磋商频繁,不仅高层互动,美国历届总统均已访问越南,包括比尔·克林顿、小布什、奥巴马、特朗普和拜登。2013年,双方确立全面伙伴关系;至2023年,关系升格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迄今,美国始终坚持一个立场:坚定支持一个独立、繁荣、强大的越南。

陈廷强博士认为,在当今世界局势高度不确定的背景下,越南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改革关键时期,站在新的历史转折点上。当前阶段的机遇与挑战在于:如何最大化和平的价值,以实现到2045年成为高收入国家的发展目标。

越南需要新的增长动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扩大投资增长。因此,精简体制、强调科技发展、增强私营经济部门的能力,是非常正确的战略方向。

统一五十年来,和平帮助越南摆脱贫困,登上国际舞台,拥有全新的姿态和角色。在下一个阶段,和平的价值在于助力越南迈向更高的发展台阶,步入发达国家行列。

统一五十年后的今天,和平不仅让越南摆脱贫困,更使国家以崭新姿态、全新角色昂首登上世界舞台。和平在新时代的价值,必须是助力越南迈上新的发展阶梯,朝着发达国家行列奋发图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