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顺化宫廷雅乐也就是越南全国性 的皇家音乐艺术。顾名思义,“顺化宫廷雅乐”包含三种含义:存在时间是阮朝,存在地点在顺化皇城,而艺术特征是专为皇室礼仪服务的雅致音乐。
历史介绍
19世纪初的阮朝正式形成顺化宫廷雅乐。然而,它的起源早在17世纪,当阮王在中部和南部割据时一开始萌芽。初期,本身以带有许多门类、要素和北方的音乐精髓,是陶维兹南下辅佐阮王时从北方带来的。19世纪下半叶至嗣德年间(1848 -1883)是顺化宫廷雅乐的鼎盛时期。法军登陆岘港入侵越南时,宫廷音乐逐渐向下坡路。
1945年八月革命后,顺化宫廷雅乐随同君主制度瓦解而衰微。1947 – 1948年保大帝母亲慈宫太后召集宫廷乐工,恢复顺化宫廷雅乐。西贡伪总统吴廷艳曾资助“叁”古典乐舞团与宫廷古乐团,招待来访的外国元首和外交使团演出宫廷音乐。后来“叁”古典乐舞团倒闭,宫廷音乐面临失传的危机。80年代,宫廷音乐开始受到文化部和地方政府的关注。90年代,顺化宫廷雅乐迈进复兴阶段,得以保护和逐步恢复,其标志是顺化传统艺术团和顺化宫廷传统剧院的成立。
目前保存的乐谱和资料仅仅是古代顺化宫廷雅乐遗产中的一部分,不可避免在历代传抄过程中发生谬误或失真。

艺术门类
按通常意义理解,“宫廷音乐”包括各种音乐艺术门类:音乐及与其有关的舞蹈、声乐、歌剧和曲艺,用于祭祀、朝政、外交、节庆及皇家娱乐活动。从中国引进的称呼“雅乐”,则得到胡朝以后各朝代沿用:有时泛指音乐,有时专指宫廷音乐。现在所谓的“雅乐”乃专指宫廷音乐。因此,阮朝宫廷音乐包括祭祀礼仪音乐、朝政礼仪音乐、宫廷舞蹈、室内音乐和宫廷戏剧等不同门类。
昔日,顺化宫廷雅乐包括许多门类:祭天礼仪音乐,祭祀礼仪音乐(祭祀阮朝先帝、孔子、贤臣英烈)、祭祀农神、城隍、社稷的五字乐,用于节庆大典或接见外国使臣的大朝乐,用于一般皇家礼仪的常朝乐,用于御宴的宴乐以及内宫专用的宫乐。
顺化宫廷舞蹈使用于不同场合,保存至今的有以下的十一种舞蹈:祭天、祭庙、祭社稷、祭先帝及祭孔子礼仪的八逸舞,节庆礼仪时的六供拜舞,庆贺万寿(皇帝生日)、圣寿(太后生日)、仙寿(太妃生日)、天春(太子生日)的福禄寿三星舞和八仙献寿舞,祝贺民富国强节日礼仪的吉庆呈祥舞,消除妖魔鬼怪的斗战胜佛舞,四灵舞有麒麟生子情节,国庆纪念、皇家宴会及接见外国使臣礼仪的女将出征舞,皇室婚宴上的扇舞姿,三国西游舞,赋文楼前举行国庆公众联欢活动演出六辙花马舞。
宫廷雅乐都有正规的乐谱。然而,在衰微阶段,乐谱严重失落,唯歌词口口相传。保存至今的乐谱有:十本御(包括品雪、元宵、胡广、连环、平半、西梅、金钱、春风、龙虎、走马等10套乐谱的连奏曲)、龙灯、龙吟、赋六、小曲、三轮九转(祈祷风调雨顺的曲调)、登坛宫、单登坛、对登坛、太平古乐、棉花调、马舞、蛮调和一些室内乐曲,如南平、南哀等。
阮朝宫廷乐团也采用多种曲调:雅乐、玄乐、丝竹祭乐、小乐、大乐、古啸大乐、韶乐、八音、丝终、丝床、丝古等。
如今,顺化宫廷音乐中保存下来的仅有小乐和大乐(乐团和乐谱大部分保留在民间),宫廷舞蹈同与之伴随的器乐、声乐、舞蹈、室内乐曲、民间小调(已民间化及接受顺化民间影响的曲调)以及宫廷古剧。然而,宫廷古剧几乎失传。乐谱、唱词及有关资料有待于收集整理。
成就与贡献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述,在越南丰富多彩的传统音乐门类中,唯一具有全国性的是顺化宫廷雅乐。雅乐始于胡朝(1400-1407年),盛于阮朝,继承几世纪前已成型的升龙宫廷音乐艺术,并发展提升到一个崭新的顶点。历朝宫廷乐团,其中陈朝的大乐与小乐最为突出,并在黎朝的基础上创造的了多种艺术变体。沿用升龙宫廷音乐的许多通用乐器,如月琴、古筝、琵琶、二弦、胡琴以及铁琴、云板筒、李朝的板鼓或编钟、编磬、陶勋、箫笛、竹琴等,并与后黎朝传入的中华八音乐相结合,使昔日的舞蹈得到保护和发展(如六供奉、三星祝寿、四灵等节目发掘了越北民间舞蹈和宫廷舞蹈中的灯舞、棉花屋以及陈、胡朝的文舞、武舞)。此外,还创造出一种室内乐(顺化独唱),提高了器乐演奏技术和合奏艺术,继承和发展了北方古戏剧艺术,打造出独特风格的京都戏,继承了15世纪末黎朝洪德年间的音律系统及音乐理论,继承了越南总体音乐及升龙宫廷音乐运用的阴阳八卦等东方理念及“五宫七声”等外国乐理观念。

特征
顺化宫廷雅乐接受华人、占人文化以及佛教、儒教和道教的影响。除采用中国宫廷音乐表演形式外,并对引进的音调、声调进行本土化改造。顺化宫廷音乐与越南戏剧艺术存在着密切关系。戏剧已成为宫廷文化生活和节庆活动中必不可少的艺术类型。戏剧中的舞姿动作取自棉花舞。宫廷音乐中的许多去掉来源于戏曲。
顺化宫廷音乐本身就是在多方面和艺术类型进行了丰富多样的综合:声乐、器乐、舞蹈、戏剧、朗通、舞台美术等方面的综合艺术,可按表演门类(礼乐、室内音乐、舞台音乐、无标题音乐、配词乐曲、舞蹈)、乐器种类、乐谱、乐团性质、演出形式(双合音、三合音、五绝、六绝等)、表演场所(室内、露天、庙堂、祭坛、舞台、游船)以及曲调分成很多种类。
因此,欣赏顺化宫廷音乐有许多种“口味”的选择。大型专业演出团体演出国家正统音乐节目,拥有大批优秀演奏员和高档乐器。例如,大乐就有40多名演奏者,八逸舞蹈或棉花舞多至64名舞蹈员,为之配乐的八音乐团还未计在内。昔日的宫廷演奏者均由全国各地选送,受到多年培养和训练,甚至在幼年时以成为有高超技艺的艺人。宫廷艺人对乐谱和乐器均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以突现自己的艺术特长。
这是评价艺术家才华众多标准之一。长期不懈的磨练和艺术天赋。博学性体现于多种不同的角度中,乐谱是具有音乐符号的书面记录。音乐是建立在古代宇宙观基础上的艺术。如同宇宙万物的存在和发展,生活中所包含的音乐艺术也必须遵循阴阳五行法则。音乐理论体系是带有支配性和条理性的韵律,因此,应奏要遵守这些已规定的韵律,尽管已是成文的音乐类型,传授按韵律应奏时,口传和手传仍是需要和不可取代的方法。宫廷音乐作品的歌词采用汉字和汉语诗体,古代越人的这种语言才能及博学知识,只有皇家、贵胄及知识分子才通晓。
尽管如此,宫廷雅乐依然流传至今。无论顺化宫廷音乐,还是越南总体宫廷音乐,虽然难以保持昔日的原始风貌,但仍然是富有艺术天赋的越人的千年遗产。正因为如此,联合国科文教组织于2003年11月7日决定将顺化宫廷雅乐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完)
摘选自:《越南世界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