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优势 开发可持续旅游潜力

林同省拥有高原、中部丘陵和沿海三大生态区域,构建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森林与海洋的多样地貌、优美的自然风光,以及多民族的文化色彩,共同构成了独特而多样的旅游资源。

林同省绥林湖国家旅游区一角。
林同省绥林湖国家旅游区一角。

旅游业已被确立为林同省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柱之一,在新的发展征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魅力的互通旅程

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升级和扩建,从碧海蓝天的藩切前往鲜花之都大叻、经塔洞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达农世界地质公园,游客在旅程中将节省大量时间,尽享原生态大自然的魅力。

林同省投资贸易旅游促进中心主任杨国英表示:“林同省的新发展空间可谓全国少有:高原、山林、平原、海岛共存;洞穴、瀑布、特色农产品、民族文化和文化遗产等应有尽有,具备发展多样旅游的所有生态要素。”

林同省东南部拥有超过190公里的海岸线,形成了美丽的海滩、丰富的岛屿生态系统以及以Katê节著称的占族文化。著名旅游地如美奈、鸡牙灯塔、白湖、塔古山、富贵岛、古劳沟等,均已成为游客喜爱的打卡地。这些丰富资源为打造体验型、休闲度假型和海洋运动型旅游产品提供了有利条件。

林同省西部是与多农高原接壤的地区,拥有达农世界地质公园、德莱萨瀑布、达格隆瀑布、良农瀑布、琉璃瀑布、Ea Sno湖、南农生态区和塔洞湖等自然景观,以及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可用于发展探险旅游、生态旅游、地质旅游和社区旅游。

在高原地区,大叻被誉为“千花之城”、“松林之乡”、“梦想之地”,是游客追寻美梦的理想之地。原林同省副省长范S博士指出,游客在大叻可以体验绥林湖国家旅游区、阮朝木板文献遗产、锣钲文化、郎比昂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在春香湖、绥林湖边悠然自得;探索森林生态系统;游览达坦拉、帕龙瀑布,并在山城各个角落欣赏美妙音乐。

2024年,大叻接待游客超过1000万人次,成为林同省旅游发展的重要里程碑。范S博士表示,凭借气候、自然景观和人力资源等优势,高原这片土地正在打造生态旅游、度假旅游、探险旅游、农事体验旅游和文化探索旅游等特色旅游产品。

森林与海洋、高原与平原之间的连接之旅,正在为越南国土面积最大省份之一的林同省开启新的旅游发展空间。如今,来到林同,游客将沉浸在高原—中部丘陵—沿海三层生态“交响曲”之中;这里的旅游资源可以支撑休闲、生态、体验、文化-历史遗产、节庆活动、体育探险、农业旅游和社区旅游等多样化、优质化、可持续化旅游模式的发展。

新的发展愿景

在2025年林同省“文化-旅游-贸易”对接论坛上,越共中央委员、林同省委书记伊清河聂克丹(Y Thanh Hà Niê Kđăm)表示:“在新的发展阶段,林同省确立了文化、旅游和贸易三大支柱产业。这些不仅是经济增长的重点领域,更是融合智慧、特色、科技与社会资源的创新空间,推动省域实现突破式发展。”

为了推动旅游以及整体社会经济发展,首要任务是全面提升省内及区域连接交通基础设施。包括投资建设高速公路系统、升级航空与海运线路,并恢复塔占—大叻铁路,以实现多方式、多区域的交通联通。

越南城市发展规划协会主席陈玉正表示,省级合并不仅是行政边界的重组,更是战略步骤,旨在优化资源配置、开发区域经济潜力。交通联通是促进各领域发展的关键条件。

多位专家认为,要将旅游业打造成地方经济的龙头产业,林同省需克服管理挑战;制定具有战略眼光的旅游发展规划;充分挖掘各区域潜力,构建整体发展蓝图。

地方政府还需大力推进智慧旅游,从传统风景观光型向文化-数字体验型转变;构建可持续旅游生态系统;注重高质量旅游人力资源的培养;加强旅游推广、招商引资等工作。这些工作需系统实施、紧密协同,才能实现绿色、可持续、深入发展的旅游目标,逐步在区域及国际旅游版图上确立林同旅游的独特地位。

林同-大叻旅游协会副主席高世英认为,为了最大限度发挥潜力与优势,新林同省需要确立“新的发展愿景”,将其定位为南中部地区具有国家级影响力的旅游增长极。这包括发展符合市场新趋势的旅游产品,例如健康疗养旅游、心灵治愈旅游、体验旅游和绿色旅游。同时,当地也需重新定位遗产-生态旅游价值链、农旅融合与社区旅游、节事旅游,并大力推进零碳旅游(Net Zero),与绿色转型相结合。(完)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