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七月,我国人民都怀着最崇高而深沉的感情,缅怀革命先烈,致敬历史英雄。他们已为祖国山河而英勇牺牲,为国家的独立、自由与和平挥洒血汗无私付出。每年的7月27日,也是全党、全民和全军表达对革命有功人员家庭深切感恩之情的重要时刻。“饮水思源”的优良传统,已成为一代接着一代越南人心灵的神圣纽带,成为整个民族团结一心、克服万难、建设一个日益富强文明国家的重要精神力量,以无愧于前辈先烈们的巨大牺牲与奉献。
越南民族的四千多年历史就是一部不朽的史诗,颂扬着深沉的爱国情怀、坚强不屈的意志与英勇斗争的精神,也是一代代生者对为祖国奉献一生的先烈们由衷的感恩之情。在历经无数保家卫国的艰苦战斗与牺牲,从雄王时代立国之初,到一次次艰难的抗击外侵斗争,越南民族从未屈服于强权,从未向侵略势力低头。
特别的是在越南共产党领导下的95年里,以及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建国80年周年征程中,数以百万计民族优秀儿女已奉献自己的生命,为国家争取独立、和平与统一,为人民争取自由、温饱与幸福,为国家迈向繁荣、富强与辉煌未来奠定了不可动摇的基础。
我们之所以有今天的一切,之所以有一个革新、发展、深度融入国际社会的越南,离不开一代代革命战士、人民军士兵、青年先锋队、火线民工付出的汗水与鲜血,离不开那些甘愿把苦难与牺牲留给自己、鼓励子孙奔赴战场的父亲母亲们。他们以“为祖国决死”的精神、“一切为了前线”的信念,谱写了无数感天动地的壮举。与祖辈们并肩同行的,还有如今全国范围内超过120万烈士、920万革命有功人员及其亲属,他们都是民族不朽的灵魂,是越南革命英雄主义最崇高的象征。全国3000多座烈士陵园、4000多座烈士纪念工程,犹如永不熄灭的火炬,铭记着英烈们的功勋;而全国一亿多颗越南人的心,则永远满怀深情、践行着“饮水思源”、“乘风不忘栽树人”的传统美德,向所有为国奉献者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胡志明主席曾深情嘱咐:“对于英勇牺牲一部分血肉的同志,党、政府和同胞必须千方百计地保障他们有安稳的生活和居所,同时要为他们开设合理的职业培训班,使他们能够逐步实现自力更生。对于各地方的英雄烈士,应建立花园和纪念碑,铭刻各位烈士英勇牺牲的事迹,以加强对各代人民的爱国传统教育。对于伤病军人、烈士的父母、妻子和子女,如果他们失去劳动能力、生活困难,当地政府必须予以帮助,为他们安排适当的工作,坚决不让他们挨饿受冻。”
践行胡志明主席的教诲,多项优惠政策陆续出台,为全国各地伤残军人、烈士家属和革命有功人员提供许多爱心屋和七·二七慰问品。越共中央书记处于2017年7月17日发布关于继续加强党对革命有功人员工作的领导的第14号指示;越共中央委员会于2023年11月24日关于继续革新与完善社会政策,以满足新时期建国卫国事业要求的第42号决议;革命有功人员优惠法令等体现了党、国家和人民对“忠于祖国、孝于人民”,全心全意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人员的义务、责任、道德、情感和感恩之心。
为继续弘扬民族传统,践行胡志明主席的教诲,落实党和国家对伤残军人、烈士家属、优抚家庭和革命有功人员的政策,我们应继续重点做好以下任务:
第一,加强各级党委、政府、祖国阵线、社会组织在关照和保护革命有功人员合法权益方面的领导与指导作用。确保及时且全面落实针对伤残军人、烈士、革命有功人员及其家属、优抚家庭的优惠政策,以免发生错误和延误,不走形式。
第二,以公正、透明、精准的方式审查和完善革命有功人员的政策和法律,对有实际贡献但尚未得到充分认可的人员扩大政策覆盖范围。在为民族解放、国家统一和社会主义建设发展事业作出贡献的人员确认及待遇落实流程中优先改革行政手续。
第三,集中资源,改善优抚家庭和革命有功人员,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偏远地区、边疆地区、海洋岛屿、少数民族地区、革命根据地、抗战区等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条件。大力推进报恩达义活动,如建设和修缮情义屋、提供医疗援助和康复服务、对革命有功人员子女进行职业培训,并创造可持续就业。
第四,充分发挥祖国阵线、政治社会组织及人民群众在伤残军人与烈士和革命有功人员的优惠政策实施过程中的监督、检查和建言作用,同时及时发现并严肃处理在享受社会政策优惠待遇申报过程中牟取暴利、弄虚作假等违法行为。
第五,在全社会特别是年轻一代中大力开展爱国主义传统和感恩革命有功人员的宣传和教育;将相关内容有效融入到学校、机关和单位思想政治课程及课外活动。提高公民对“饮水思源”、“报恩答义”传统美德的认识与责任。
第六,应用数字技术,构建革命有功人员信息系统,实现精准、同步、透明的政策管理、监督和评估。推动中央至地方各级单位的信息互联互通,更加便捷、有效地服务人民群众。在烈士遗骸搜寻、归集工作以及遗失信息的烈士身份识别方面加强科技成果的应用。
第七,组织好各项缅怀纪念活动, 对革命有功人员开展走访慰问和表彰活动,确保做到务实、周到、避免形式主义与浪费。发起“报恩答义”、“全民关爱有功人员”等运动,同时将新农村建设、文明城市建设、全民国防与可持续社会保障相结合。
上述任务必须在每一个地方、乡村、居民小区、每个行业、每个机关和团体的行动计划中抓具体,体现出最高的责任精神,深切表达党、国家和人民对伤残军人、烈士以及革命有功人员所作出巨大牺牲的崇高敬意与感恩之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