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中联部前西欧局局长、察哈尔学会秘书长张建国在越南庆祝建国80周年(1945.9.2~2025.9.2)之际接受越通社驻北京记者的采访时如实表述。
张建国先生表示,越南80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历程,是一部从民族独立走向国家富强的奋斗史,其成就不仅体现在制度确立与经济腾飞,更深刻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在东南亚语境下的适应性与生命力。
在政治与国家主权层面,越南共产党带领人民完成了“双重革命”:先是通过抗法、抗美战争挣脱殖民枷锁,1945年建立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彻底终结了近百年的外国殖民统治。
1975年南北统一后,又以制度整合巩固国家主权,确立了“党领导一切”的政治框架,为后续建设奠定了稳定的政治基础。这一过程中,越南将民族独立与社会主义道路紧密结合,形成了“民族解放与阶级解放相统一”的历史叙事,强化了国家凝聚力。
张建国先生指出,1986年“革新开放”是越南发展的分水岭,其核心是突破计划经济桎梏,引入市场机制同时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积极融入国际社会。这一时期越南的经济转型与开放成果尤为显著。越南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增长。1996年越南GDP为 246.6亿美元,到2022年已飙升至4088亿美元,年均增长率长期保持在6%,成为东南亚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2022年商品进出口总额更是达到7325亿美元,外贸依存度大幅提升,充分体现了越南经济与全球市场的深度融合。近年来,越南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贫困率从革新开放初期的50%以上大幅下降至个位数,教育普及率不断提升,全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基础教育体系,医疗设施持续改善,人均预期寿命显著提高,这些成就全方位彰显了越南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强大生命力和适应性。
越南80年的社会主义实践证明,社会主义道路与市场化改革可以形成良性互动,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制度韧性+开放活力”的参考样本。
在对越南未来发展作出评价时,张建国强调,越南未来发展潜力巨大。越南的核心优势构成未来发展底气。
一是政治稳定的制度保障:越南共产党通过“定期换届+政策延续性”维持国家政治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2021年十三大确立的“继续革新开放”路线得到广泛共识,为长期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二是人口结构红利持续释放:近1亿人口中,15到64岁劳动年龄人口占比70%,且劳动力成本仅为中国东部地区的1/3、马来西亚的1/2,成为吸引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核心竞争力。
更重要的是,越南年轻一代教育水平提升,英语普及率在东盟国家中位居前列,为承接电子组装、软件开发等中高端产业提供了人力基础。
三是区域经济整合的红利窗口:作为东盟核心成员国,越南同时参与多个国际自贸协定,形成“对中国供应链互补、对欧美市场准入”的双重优势。
四是国际合作将是为越南未来发展提供关键助力。越南若能持续深化与中国在产业链(如汽车零部件、新能源)、与欧盟在标准对接(如绿色制造认证)、与东盟在市场整合(如统一物流标准)等领域的协作,将进一步放大自身优势,实现从“制造大国”向“智造强国”的跨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