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玉、明山两地农民种植姜黄已有多年。过去,人们主要为家庭自用,一部分卖给商贩。然而由于缺乏信息,姜黄销售渠道不稳定,经常被压价,甚至有时姜黄滞销,只能堆放在路边。
玉山综合农林业合作社经理陈氏六女士表示:“经过研究,我了解到姜黄可以生产出许多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的产品,尤其是天然种植的姜黄。于是我想到了通过把当地群众联系起来开展姜黄种植与淀粉生产的创业想法。”
经过长期调研,2015年,陈氏六女士决定投入数十亿越盾建设姜黄淀粉生产厂。由于姜黄采用自然种植,品质优良,因此姜黄淀粉销路畅通。试验的第一年,合作社生产的5公担姜黄淀粉全部售罄。
在初步成功的基础上,2016年,陈氏六女士成立了玉山综合农林业合作社,扩大与农户的合作规模,同时提升生产能力。从最初的粗加工淀粉,到2018年,合作社投资安装了现代化姜黄淀粉提取生产线,包括研磨机、烘干机、包装机、淀粉沉淀设备,并新建加工区与烘干厂房,修缮升级原料仓库。从此,现代化生产线相继推出了数十种姜黄制品。
陈氏六女士介绍,在实施姜黄淀粉生产联结模式过程中,合作社同时确保产品质量符合相关规定,包括产品商标注册、条形码标识、产品质量检测合格,并获得食品卫生安全认证。合作社还得到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例如姜黄淀粉加工生产线扶持,产品包装设计咨询,宣传推广等,使姜黄淀粉逐渐在全国范围内打响知名度。截至目前,合作社已有9款姜黄制品被评定为三到四星级一乡一品(OCOP)产品。近年来,合作社年经营收入保持在30亿至50亿越盾之间。
目前,合作社已与明玉、明山两地约80户农户建立合作关系,形成约100公顷原料区。合作社向农户提供种苗、化肥、技术指导,并以不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包销全部产品。每年,合作社以每公斤4000至6000越盾的价格收购约500吨鲜姜黄。目前,合作社正在与合作伙伴洽谈出口美国市场的可能性。所以未来几年合作社将继续扩大联结规模,加大机械设备投资,丰富产品种类。
姜黄种植合作模式已帮助许多少数民族贫困家庭有稳定收入。典型的有明山县波鹏村的梅氏美女士家庭。利用山坡园地将部分低产玉米地改种姜黄,每年也获得稳定收益。梅氏美女士表示:“参与合作模式后,我家不仅获得种苗、化肥支持,还得到技术指导,因此姜黄长势良好。近1公顷姜黄每年为我家带来5000多万越盾收入。与其他作物相比,姜黄易种植,管理劳力少,病虫害少,售价又高。”
明玉乡人民委员会主席张中山表示,该合作模式已帮助本乡形成集中化商品姜黄生产区,打造特色农产品。最重要的是,姜黄种植使农户收入可观且稳定,而且姜黄可与其他农作物间作,不影响传统农作物的面积和产量。因此,地方政府将为玉山综合农林业合作社扩大姜黄淀粉生产联结模式创造一切便利条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