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要地下室—抗战时期越南人民军的总部

位于世界文化遗产升龙皇城地下的越南人民军总参谋部抗战时期的秘密处所之一—机要地下室,首次正式对公众开放。这个地下室在抗战时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保密作用,为维护对全国各部队、各兵种和战场的指挥链发挥了重要作用。

总参谋部机要地下室入口。(图片来源:越南之声)
总参谋部机要地下室入口。(图片来源:越南之声)

“总参谋部秘密机要地下室建于1966年,面积超过37平方米,深4-5米,由3个房间组成(2个工作室,1个技术设备室)。地下室可抵御核攻击、辐射和有毒气体。室内配备蒸汽空调系统和通风系统,具有毒气过滤、自然通风、防磁干扰等功能。地下室可安排10-15人同时值班工作”。这是阮庆云女士对河内升龙皇城中心区总参谋部机要地下室的讲解。

总参谋部机要地下室是河内升龙皇城中心区地道系统的一部分,毗邻中央军委办公地D67房与地堡和T1作战指挥地堡。总参谋部各机关曾在此办公,作出重要决策,为1975年春季大捷作出了贡献。

战争期间,机要地下室成为保障秘密通信顺利进行的信息枢纽。文件、急件、报告和电报在整个战场及各军种间持续传输,有力保障了越南人民军总部的领导和指挥,协助政治局和中央军委指挥保卫祖国的抗战。1972年12月,美国空军空袭河内和海防的最猛烈阶段,这里发挥了最大作用。

胡志明国家政治学院党史研究院原院长阮孟河副教授、博士表示:“机要是其中最重要的机构之一。在整个抗战时期,机要局收发了数以万计的电报。战场指挥非常及时、保密、安全。敌人轰炸期间,战士们进入地下室,全天候工作,确保从河内到战场以及从战场到河内的指挥和通信畅通,为国家全面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重回当年工作的地方,总参谋部机要局译电部门的退伍老兵邓氏万女士回忆说:“战役期间,黎笋、范雄、黎德寿等同志和南方中央办公厅发出的电报很多,北方发过去的电报也很多。译电室全天候24小时不间断地工作,这些电报极其重要,指挥时刻不间断进行”。

机要地下室基本按原貌复原,并展出珍贵文物,如:C58印章、加急印章、特加急印章、密电、钢笔、公文包等。这些都是译电干部、战士默默工作的见证。展厅还辅以纪录片、展板系统和音频解说,带观众重温历史。

越南文化遗产协会副主席黎氏明理表示:“战争期间,出于保密原因,一些东西不能留下来,包括如何建造这座地下室,这都是国家机密。因此,为了展示它,我们精心设计了展板,以准确、科学、甚至通俗易懂的方式,赋予了这处遗迹以生命力,向公众讲解历史故事和历史信息”。

参观机要地下室,游客可以亲眼看到秘密电报、译电员昼夜工作的图片,真切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越南军民不屈不挠的意志。

自8月19日开放以来,机要地下室已成为首都河内颇具吸引力的景点之一,吸引了众多游客,尤其是年轻一代。

河内之星学校师生在参观时分享说:“当我们老师和学生走进地下室,呼吸着那里的空气时,我们已经感受到一种爱国精神,一种民族的庄严和英雄气息”。

总参谋部机要地下室革命遗迹的保护,为提升世界文化遗产升龙皇城的卓越价值做出了贡献。保护和弘扬该遗迹的价值,不仅是为了弘扬爱国主义传统,也是为了激发越南人民对和平的向往。(完)

来源:越南之声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