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工业的核心
在熙熙攘攘的河内银街上,至今仍保留着一间由阮志成先生经营的小店。这家店已有百余年历史,阮志成先生是第五代继承并从事金银首饰手工艺的匠人。他每天都专注地在一张老旧的木桌前埋头工作。“来我家店拍照的人很多。我们家族已有五代从事这个手工艺行业了,做这行只是图个温饱,没法发大财”,阮志成先生笑着说道,神情温和。

阮志成先生的故事生动地证明了一个事实:传统手工艺村的价值不仅体现在产品上,还呈现在那些手艺传承人精神以及他们所承载的故事中。
如今,游客来到各个传统工艺街巷,不仅是为了购买一件商品,而是为了“购买”那些蕴含文化的故事与独特体验。正是这些故事赋予了手工艺品灵魂,使得普通的匠人变为充满魅力的“故事讲述者”。
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产业”的概念已不再是遥远的理论,而逐渐成为重生和发展传统手工艺村的一条充满潜力的新路径。文化产业不仅是产品的生产,更是对文化价值的开发、创新与商业化,将传统遗产转化为具有高度竞争力且富有吸引力的产品和服务。
匠人和传统手工艺村正是这场转型的核心。他们不仅是产品的制作者,更是身怀宝贵知识与技艺的“故事讲述者”和“创作者”。每一件手工艺品都蕴含着关于文化、历史与人文的故事。
为了充分挖掘这一潜力,越南政府和河内市推出多项全面扶持政策。根据第62/2014/NĐ-CP号法令,越南政府和河内市已出台政策,表彰和授予“人民艺人”、“优秀艺人”等崇高称号。这些荣誉不仅体现了对艺人贡献的高度认可,还配套了一系列相应的优待政策,如经济支持、医疗保险等,切实改善艺人的生活条件,激励艺人安心传承技艺、持续奉献,守护文化故事的魅力。

典型代表之一是被誉为“陶瓷釉彩魔术师”的陈度艺人,他是钵场陶瓷村唯一一位荣获“人民艺人”称号的艺人,还是潜心研究并成功复原了多种古代陶瓷釉彩工艺的艺人,为保护和传承越南陶瓷文化遗产作出了重要贡献。
关于何氏荣女士的故事,是传统与现代商业思维融合的另一个典范。作为钵场陶瓷村少数顶尖女性艺人之一,她不仅精通传统技艺,而勇于革新生产思维。她成功振兴家族企业,在实现生产流程的现代化的同时,仍然保留了手艺工匠精神与产品的精致工艺。

在美德县冯舍丝绸村,潘氏顺艺人的故事是创意性的另一个典范。她不仅致力于保护传统纺织技艺,还深入研发出独具特色的莲丝绸产品,将看似不可能的想法变为现实。
打造品牌与文化故事
在文化工业纪元中,手工艺产品不再是唯一追求的目标,而是更大价值链中的一部分,包括体验、服务与故事。加强对艺人形象和传统手工艺村的宣传推广,不仅有助于他们靠产业谋生、传承技艺,还为打造具有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做出重要贡献。如今,传统手工艺村不再只是商品买卖之地,还逐渐成为具有文化内涵的空间,游客可以在这里与坚守技艺的人面对面交流,亲眼见证产品的制作过程。这些独特的体验,正是促使手工艺村从单纯生产基地转型为“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关键所在。
河内自豪地拥有丰富多样的传统手工艺村资源,成为体验式旅游取之不尽的灵感源泉。游客可以前往万福丝绸村,欣赏柔滑精美的丝绸面料;到斗笠制作村——钟村,亲眼目睹艺人制作传统斗笠的全过程。在富荣藤编村,游客将被精致的手工艺品所吸引;而章山扇子村则以工艺细腻、美观的纸扇闻名。此外,还有不可不提的五社铜铸村、橘洞刺绣村、做青米的绕村以及陶淑水上木偶村。每一个村庄都承载着独特的文化印记。
应将艺人和传统手工艺村纳入“河内旅游手册”,并配有独具特色的故事。以钵场陶瓷村为例,来到这里,游客不仅可以购买陶瓷制品,还能亲身体验手工制陶的乐趣。各家旅行社应推出独特的旅游路线,将游客带到位于银街的阮志成艺人银器店,聆听他的故事,欣赏传统手工银器制作技艺。这不仅为他带来可持续的收入,还为将首都河内的传统文化价值传播给世界朋友做出贡献。
传统手工艺品也需要在各大数字平台上广泛推广。通过打造关于艺人及其产品制作过程的故事和短纪录片,能够有效吸引公众关注。游客可以在各类线上“旅游手册”中找到艺人和传统手工艺村的相关信息,并欣赏配套的独特故事。这有助于手工艺村更好地触达更广阔的市场,尤其是国际游客。
文化工业并非与传统古老的手工艺村和手工艺街相对立,而是传统手工艺村和手工艺街在21世纪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将手工艺的核心价值、艺人的创造力以及国家的支持相结合,传统手工艺村不仅得以重生,还开辟出充满潜力的新方向,为国家经济与文化的整体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