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内公约》:银行筑牢打击网络犯罪的“数字护盾”

值此越南承办《联合国打击网络犯罪公约》(《河内公约》)开放签署仪式之际,金融银行领域的信息安全保障问题愈发紧迫。越通社记者就加强网络安全、保护客户数字空间安全的解决方案对越南外贸股份商业银行信息安全政策处处长黎公富进行了采访。

附图。
附图。

值此越南承办《联合国打击网络犯罪公约》(《河内公约》)开放签署仪式之际,金融银行领域的信息安全保障问题愈发紧迫。越通社记者就加强网络安全、保护客户数字空间安全的解决方案对越南外贸股份商业银行信息安全政策处处长黎公富进行了采访。

关于外贸股份商业银行已采取哪些措施保障客户安全的问题,黎公富先生表示,过去,该银行已积极开展越南国家银行关于在线支付和银行卡安全解决方案的第2345号决定,其中要求信贷机构加强电子支付安全防护。该规定强制客户首次通过手机银行或新设备交易时,需完成生物识别或电子身份认证。

此举不仅强化了每笔交易的安全性,更被视为“净化”银行系统账户的关键步骤,可清除非实名账户或存在租借风险的账户。

同时,Vietcombank采用多层防御机制,包括登录生物识别验证、设备合法性检查、账户与设备绑定方法,以防范欺诈行为。自2025年6月30日起,Vietcombank已在数字银行试运行可疑欺诈收款账户预警,即当客户转账时,系统自动比对可疑名单并实时预警。智能动态密码、人脸支付、人工智能数据分析等措施也已集成应用,及早发现异常交易。

另外,该银行加强多渠道宣传,通过VCB新闻、社交媒体及应用程序发布欺诈警示,并与职能部门紧密协作,最大限度保障客户资产与信息安全。

黎公富先生补充说,面对日益复杂的网络犯罪,Vietcombank确定技术与数据应用是保持客户信任的关键因素。其中包括,大力应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来预防欺诈。

Vietcombank构建了实时交易行为监控系统,通过分析消费习惯、登录设备、IP地址、交易频率与金额来识别异常。若发生违背历史记录的大额交易、陌生设备转账、新开户存在租借嫌疑等情况均会触发预警并及时处置。

大数据技术助力客户数据交叉分析,不仅服务于欺诈识别,更提升风险管理、合规审查与反洗钱效能。借此,银行能更全面掌握系统风险与用户行为全景。

黎公富先生认为,越南承办《联合国打击网络犯罪公约》开放签署仪式为越南银行业带来巨大机遇。首先,《河内公约》将构建法律框架与正式合作渠道,使包括外贸股份商业银行在内的国内银行能与外国执法机构及国际金融组织直接协作。

当出现跨境可疑欺诈交易时,越南银行可快速交换信息,更高效冻结与追回欺诈资产。《河内公约》还有助于建立全天候网络犯罪调查合作网络,提升国际资金流向追溯能力。

与此同时,《河内公约》开启全球范围内数据、技术、趋势及新型欺诈手段的共享机制,助力越南实现早期主动预防。

更重要的是,参与《河内公约》后,越南银行需遵循并获取国际金融犯罪防护标准认证,进一步提升越南国际声誉、拓展国际合作、吸引投资,同时增强客户与合作伙伴信心。(完)

来源:越通社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