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婆山自古以来是著名的景点,被认为东南部地区西宁省的象征,海拔986米,素有“南部屋脊”之称。这里是信仰旅游点,具有与黑婆传说相关的灵山仙石寺,每年吸引数百万游客前来参观旅游和朝拜。远远望去,黑婆山隐藏在云雾之中。
天金邦节是越南最大的泼水节,通常于每年农历三月初十,在莱州省风土县孔老乡—白泰族文化发源地举行。当地人认为这个时间天地和谐、气候温暖、适合农业活动,特别是泰族人非常重视的水稻种植。
通往西北地区的门户——安沛省拥有30个民族共同生活,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特色,绘制了一幅绚丽多彩的文旅画卷。多年来,安沛省一直重视保护和弘扬各民族的传统文化价值,并将其与旅游发展相结合。
宁顺省宁福县福民镇的宝竹(Bàu Trúc)陶艺村目前是东南亚最古老的陶瓷村,至今仍保持着传统陶瓷手工技艺。这里的人们不仅关注保存传统工艺,还不断创造新的陶瓷产品,推动旅游业发展。
越南河江省黄树皮(Hoàng Su Phì)县战铺乡的清晨,薄雾还轻轻笼罩在屋顶上,山路上已热闹响起了脚步声。今天是黄氏雄(Vàng Sí Hùng)先生家动土兴建新房的日子——一座传统的夯土房。在这片严酷的石山之地,夯土房不仅是居住之地,而是赫蒙族人的精神依托和创新的文化象征。
泰族是越南莱州省的主要少数民族之一,占全省人口近32%。世世代代以来,泰族人民的生活始终与河流溪流紧密相连。河流不仅为他们提供生活用水和农业灌溉水源,还为当地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促进了捕鱼打渔等的发展,并成为当地居民日常生活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平福省的斯丁族和墨侬族的土锦织锦技艺,已被越南文化、体育和旅游部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和传承这一传统织锦技艺,已成为该省各级政府部门的紧迫任务。经过不断努力,平福省的土锦布正不断肯定其特殊价值。
竹历(亦称堆历)民间知识遗产在和平芒族人民的生活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芒族人以竹历计算为基础,将其运用到芒族人的生产活动、日常生活、风俗习惯、礼仪、节庆活动等各个方面。
在河江省这片“石多于土”的土地上,随着旅游业的兴起,赫蒙族、瑶族、岱依族和倮倮族等少数民族的生活因民宿经济及旅游服务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月14日晚,安沛省站奏县人民委员会举行了站奏、木江界、文振三县赫蒙族高曹节(音译,Gầu Tào,亦称求福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证书颁授仪式;向站奏县人民委员会授予遗产数证书。
河内市清池县潮曲村庙会是首都的传统庙会之一,与越南人民的历史密切相关,并充满信仰文化气息,自 2020 年起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该庙会中最有特色的是当地居民男扮女装演绎的腰鼓舞。
当桃花、杏花、梅花满地盛开的时候,西北山林各村寨都洋溢着新春欢乐气氛。这时候,来到这片土地,游客将有机会沉浸在赫蒙族、瑶族、岱依族等少数民族文化空间,与当地民族同胞跳起令人心旷神怡的传统舞蹈—祈求丰收季的舞蹈。
老街省北河县的北河集市是老街省最具特色的集市之一。春节期间,桃花、梅花、肉干、红筷子等的鲜艳色彩,让市场变得更加热闹、更有吸引力。
升龙四镇包括四处代表性遗迹,守护着升龙古城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即还剑郡的白马祠、巴亭郡的象伏祠和馆圣祠、栋多郡的金莲祠。
位于河内东英县瑞林乡的陶淑水上木偶村距首都中心约20公里,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这里被誉为越南传统水上木偶艺术精髓汇聚之地。最近越南文化体育与旅游部决定将陶淑水上木偶艺术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旧年的最后几天,河内许多家庭仍然保留着包粽子喜迎春节的传统。许多大街小巷都可以看到大人和孩子围坐在火堆旁,彻夜等待粽子煮好的画面。
自从被公认为国家级特别遗迹区以来,蓝京遗迹区已成为国内外游客青睐的旅游目的地。可以说,这就是历史价值和宗教信仰的探究之地。
宣光省宝宁崇福寺是宣光省最古老的寺庙,始建于李仁宗皇帝在位的1107年。拥有1000年历史的宝宁崇福寺位于宣光省沾化县安原乡宝宁村,地势高阔、四周绿树成荫,营造出庄严肃穆的气氛。
春节一直是包括越南在内的东亚地区人民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期间各传统习俗世代相传并仍保留至今,成为一种美好习俗。
范光校大使表示相信,2025年埼玉越南春节活动将给参与者带来良好的体验,有助于加强越南人社群的关系,并缓解那些身在异乡的游子对故乡的思念。
春节临近,越南各地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处处洋溢着浓厚的节日氛围,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打卡过年。
广宁省平辽县岱依族同胞的房子主要使用树木、泥土、石头等自然材料。特别是用于建房的砖块并不是普通类型,而是由从田野中采集的泥土制成,然后压制成块。
据《越南之声》,在越南西北莱州与奠边两省群山之间,生活着一个人口不足一万,却拥有独特文化和习俗的少数民族——贡族。贡族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他们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玉米节。
自2025年2月1日至28日,围绕“越南各地春色盎然”主题的2月份系列活动和庆祝建党喜迎乙巳春节活动将在越南54个民族的共同家园——越南各民族文化旅游村陆续举行。
新春伊始,人们除了走亲访友之外,外出春游、参加文化活动也是很多人的兴趣。今年,首都河内将举行丰富多样且具有吸引力的活动。
北件省瑶族人——李氏娟是个将传统手工艺品变成高价值商品的能手。她成立了天安合作社,为许多当地妇女创造就业机会,并向国内外游客推介瑶族文化之美。
宁顺和平顺两省的占族文化遗产至今仍得到完好保存,如:塔寺、节日、民间信仰;其中,五项属于占族文化遗产的文物被认定为国宝。目前,宁顺和平顺两省正致力于开发占族文化价值以发展旅游业。
在距离河江省光平县中心区约15公里的宁静的春江乡孕育了岱依族同胞的生活与传统。
遮罗族,主要分布在同奈、平阳、平福和巴地头顿四省,遮罗族同胞的祭稻神仪式(Sayangva)是越南这一少数民族文化中最具特色的传统节日之一。这一仪式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也承载了他们对幸福生活与丰收年的美好愿景。
系列喜迎2025年春节文化艺术活动将从2025年1月1日至31日在越南各民族文化旅游村举行。据此,许多具有少数民族独特文化的迎春仪式和习俗将纷纷举行。此次活动旨在帮助游客更多地了解各民族春节庆祝活动的传统文化特色,为弘扬和推广传统文化价值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