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庙国子监现有82座石碑,大部分立于1484年(洪德十五年)至1780年(景兴四十一年),分别铭刻着从1442年(大宝三年)到1779年(景兴四十年)历届考试的儒学进士姓名。 据《大越史记全书》记载,庚戌(1070年)秋,李圣宗皇帝下令在升龙京城南方建设文庙供奉诸位圣贤和为国家立功的儒士,其中有东方儒学创始人孔子和德高望重的越南名师朱文安。

1076年,李仁宗皇帝命在文庙旁开办越南第一所大学国子监为国家培训人才。1483年,黎圣宗皇帝命在文庙立碑记述每届考试情况。第一座进士碑立于1484年(黎圣宗年间),记述1442年科举的历史。最后一座立于1780年,记述1779年科举的历史。据统计,300多年共立82座碑与82届考试相应,刻有1304位进士的姓名。值得自豪的是越南几乎所有姓氏都金榜有名。 碑文由当时顶尖儒士用汉字编撰,描述每届科举的情况,监考姓名,考试规则,考取进士名单。这证明封建时代重视兴学和器重贤才的政策。

立于1484年记述1442年考试的第一座石碑有这样的名句:“贤才国家之元气,元气盛则国势强以隆,元气馁则国势弱以污,是以圣帝明王莫不以育才取士,培植元气为先务也”。以后各届的碑文也都同样雄浑豪放,既彰显历代封建王朝重用人才又启迪士人努力为国献才。

从前,中、日、韩等国都受到儒教的影响,但只有越南设立进士碑,反映每个朝代的政治、哲学、教育和科举。因此,通过碑文的内容,可以了解儒家对封建王朝治国政策的作用。

文庙国子监每座进士碑既有建筑价值又包含重要的历史、学术价值。经过起落浮沉的历史变故,时至今日文庙石碑依旧完整无缺,成为巨大的珍贵资料库,很值得后代研究、关心和借鉴。(完)

(来源:越南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