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明市吸引外资政策助'雄鹰'展翅的沃土

近年来,胡志明市吸引外资战略实现了从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向以工业、科技和创新为核心的根本性转变。新形势下,挑战与机遇并存,为胡志明市继续成为“雄鹰”展翅的投资热土创造了条件。
附图。
附图。

自1987年《外国直接投资法》颁布以来,胡志明市凭借在政策与基础设施方面的充分准备,始终是越南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领头城市。近年来,胡志明市吸引外资战略实现了从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向以工业、科技和创新为核心的根本性转变。新形势下,挑战与机遇并存,为胡志明市继续成为“雄鹰”展翅的投资热土创造了条件。

走在“筑巢引凤”的前列

1987年越南颁布《外国直接投资法》后,胡志明市与全国一道,大力开放,积极融入全球经济。在此背景下,众多世界知名企业纷纷将目光投向这片“希望之地”。

早在1996年,日本古河电工株式会社就选择在胡志明市第七郡的新顺出口加工区建设其在越南的首家零部件生产工厂。如今,该公司的越南法人——古河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已成为母公司汽车业务的重要支柱。

作为越南首批出口加工区之一,新顺出口加工区在吸引外资方面的成功经验,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随后灵中一号和灵中二号出口加工区相继设立,继承了新顺的运营经验,持续吸引外资。

值得注意的是,胡志明市吸引的外资不仅集中于制造业、消费品、食品、机械等传统领域,还吸引了众多外国银行、金融机构和投资基金的进入。

德国德意志银行便是其中的代表。越南德意志银行行长黄宝光表示,德意志银行已在胡志明市深耕33年,并期待继续发展壮大。

胡志明市经济大学教授、胡志明市科学委员会成员阮仲怀表示,胡志明市成为全国最早吸引外资的地方,得益于1990年代面向外资企业的产业发展政策。正因如此,外资企业在出口加工区和工业园区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不仅惠及胡志明市,也带动了周边省市,对国家财政收入作出积极贡献。

提升外资“含金量”

继新顺出口加工区之后,2002年胡志明市高科技园区(SHTP)的成立标志着胡志明市在吸引“雄鹰”投资方面迈出重要一步。自此,外资流入质量发生明显变化,从劳动密集型转向以工业、技术和创新为导向的高附加值产业。多家国际“巨头”企业纷纷投资建设数十亿美元的工厂,例如日本的尼得科(Nidec)、韩国的三星和美国的英特尔(Intel)集团。

2010年,英特尔在SHTP正式投运其10亿美元的芯片组装与测试工厂,标志着胡志明市正式跻身全球外资热点城市之列。

英特尔越南工厂副总裁兼总经理谢凯文(Kenneth Tse)表示,投资胡志明市的优势在于这里拥有越南最现代、最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包括交通与通信系统。同时,投资环境宽松、政策友好,城市也在加快培养高素质人才,以满足高科技产业、信息技术与服务领域的用工需求。

德国工商会越南分会执行委员会成员迈克尔·韦克泽(Michael Wekezer)指出,德国企业在胡志明市及越南诸多领域表现活跃,涵盖制造业、高科技、物流、分销与服务等行业。

目前,胡志明市正推进将现有的出口加工区、工业园区转型为高科技、生态型工业区,协助企业实现技术升级。专家认为,加快这一进程将促成现有外资企业与新投资者之间的协同,推动形成全新生态系统,为下一轮外资引资打开新局面。

配合具有突破性的第98号决议及即将形成的“新胡志明市空间”,该市正构建融合工业与科技的综合生态圈,成为吸引投资半导体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与创新等高潜力领域的新引擎,为胡志明市未来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完)

来源:越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