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和中国对奠边府战役的支持和援助

1954年奠边府大捷是越南民族历史上的辉煌里程碑,标志着越南人民军在抗法战争中各方面的跃进式成长,为“改变世界历史潮流”作出了贡献。
高射炮兵与突击部队密切合作,在奠边府猛烈反击敌机。(图片来源:越通社)
高射炮兵与突击部队密切合作,在奠边府猛烈反击敌机。(图片来源:越通社)

上述胜利源于以胡志明主席为首的党的英明领导,源于越南各族人民浓厚的爱国主义气氛、独立自主的意志和顽强的战斗精神。这一胜利也得益于世界社会主义兄弟国家和爱好和平人民特别是苏联和中国的支持和帮助。

自成立以来,以胡志明主席为首的越南民主共和国政府确立了独立、自主、自力、自强的外交政策,积极开展活动外交,争取各国人民的同情、支持和帮助。1950年1月,中国、苏联分别承认越南民主共和国并建立外交关系。从此,越南人民的斗争在有了精神上的庞大而重要的“后方”,开始得到世界朋友的物质援助。

针对越南人民抗战求援,苏联领导人明确表示:“中国将向越南提供所需的帮助。中国没有的,就从苏联援助中国的物资中移交给越南,并由苏联补还”;与此同时,越南人民军多支部队被派往中国学习、训练和接收苏联捐赠的武器装备。在奠边府战略决战打响之前,在苏联的援助下,装备105毫米火炮的第45炮兵团和装备72门37毫米高炮和72门12.7毫米机枪的第367高炮团完成训练课程并返回越南参加战斗。

1953年12月6日,在全面评估形势的基础上,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开启奠边府战役,目的是打垮法军最高努力、最新的防御形式,开创了印度支那战争的新局面。为了支持该主张,中国政府紧急向越南派送了:“汽车200辆,石油1万多桶,各类枪支3000多支,弹药240万发,各类火炮100多门,炮弹和和火箭弹6万多发,粮食1700 吨”。此时,中国援越军事顾问团积极配合越南人民军将领勘察、制定奠边府战役作战计划、构筑阵地。

武元甲大将在战役准备过程中评价说,战场形势变化较多,如果实施“速战速决”方案,并不能确保胜利。因此,武元甲大将报告并得到政治局批准,把作战方案从“速战速决”改为“稳扎稳打”。对此主张,中国军事顾问组一致支持并要求中共中央军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向越南紧急送去总结战争经验的文件,特别是构筑地下阵地的战斗方式和战壕、围攻、运动战的打法。

当我军为奠边府战役做好各方面的准备时,1954年2月26日,苏共中央委员会向中共中央委员会致电,表达对日内瓦会议及有关越南的其他问题的立场:“无论如何,我们必须使会议对越南人民最有利的”。接下来,1954 年 2 月 27 日,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V.M. Molotov)在与法国外交部长举行会谈时表示,如果越南民主共和国不出席,则不接受关联国家代表团出席日内瓦会议。

推行正确、创造性的对外路线,自1950年至1954年,越南争取了许多世界进步力量的支持,共接收援助物资3.2311万吨,各类车辆1640辆。在上述援助物资中,苏联的援助占据了重要的数量,包括:128门12.7毫米高射机枪、112门37毫米高射炮、1489辆车辆。仅在奠边府战役,中国政府向越南民主共和国提供1700吨大米(占该战役使用大米的6.8%)、3.6万发105毫米弹药、24门大炮的援助;由苏联提供可装备一个营的75毫米DKZ及可装备一个营的喀秋莎(Kachiusa)火箭炮和1136发炮弹。这一重要的军事援助有助于缩小参加奠边府战役各力量与法国军队有关火力的差距。

1954年3月13日17时5分,参加奠边府战役各单位正式开枪进攻奠边府集团据点群。105毫米火炮的首次出现以及大规模兵种协同作战为提升进攻欣蓝(Him Lam)据点的开局之战的效率作出贡献。继续灵活和有创造性运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丰富经验,我们的部队 “将战壕系统逼近集团据点群中心区”,一步步收紧包围圈,消除集团据点群的空运补给和增援。在第三次进攻开始前,224营——H6火箭炮营成立。在中国顾问的积极协助下,224营的干部、战士迅速掌握了射击技术并及时部署火力,积极支援步兵攻击歼灭敌军。

当法军各单位被围困在奠边府盆地时,1954年5月2日,美国政府被迫接受苏联政府有关越南民主共和国是日内瓦会议的一方的坚定不移立场。与外交战线的胜利产生共鸣,1954年5月7日,参加战役各单位执行总攻击命令,摧毁各最后据点,攻占敌军指挥所,胜利完成奠边府战役。

奠边府大捷是以胡志明主席为首的我党的正确、创造性、独立、自主的抗战路线的结果,是动员加强国际团结,将民族力量与时代力量相结合的胜利。其中,苏联和中国的支持与帮助是为奠边府战役取得胜利作出贡献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抗美救国战争中,上述经验继续得到发展,灵活、创造性运用,对新形势下国家建设与保卫事业弘扬巨大价值。(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