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内市推出交通工具绿色转型路线图

河内市正加快推进拟于2026年7月1日起,在一环路以内区域全面禁止使用化石燃料的摩托车和机动两轮车通行的路线图。该政策有望助力改善城市环境,推动绿色转型进程。

河内柳佳Tower公寓的地下车库设有电动摩托车和电动汽车专用充电桩区域。(世平 摄)
河内柳佳Tower公寓的地下车库设有电动摩托车和电动汽车专用充电桩区域。(世平 摄)

完善基础设施

基于政府总理于2025年7月12日签发关于采取紧急措施防止和应对环境污染问题的第20/CT-TTg号指示的指导意见,河内市正加紧落实禁止使用化石燃料的摩托车在市内通行的相关政策。具体,自2026年7月1日起,在一环路以内区域实施禁行;自2028年1月1日起,扩大至二环路以内;到2030年,覆盖至三环路以内区域。

政策一旦生效,来自一环路以外、郊区及周边省份的车辆数量、进出市中心的交通流量将受到显著影响。因此,不少市民建议应设立换乘枢纽和配套停车场,并提供合理的收费标准,以方便人们在进出一环路以内区域时顺利更换交通工具。

禁止燃油摩托车、鼓励使用电动车,将带来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防火防爆安全、电池充电站系统、电池质量监管机制以及报废电池的处理、充电所需电力的保障等。同时,还需考虑实施摩托车尾气排放标准,目前相关草案正在征求意见,后续应对其实施效果进行评估。

河内理工大学动力与自动驾驶车辆研究中心阮世良副教授、博士

服务电动车的基础设施必须完善,例如在一环区域内的各居民区全面铺设充电站,并加强公共交通服务。

河内理工大学动力与自动驾驶车辆研究中心阮世良副教授、博士表示,禁止燃油摩托车、鼓励使用电动车,将带来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防火防爆安全、电池充电站系统、电池质量监管机制以及报废电池的处理、充电所需电力的保障等。同时,还需考虑实施摩托车尾气排放标准,目前相关草案正在征求意见,后续应对其实施效果进行评估。

河内某公寓地下室的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停放区。(世平 摄)
河内某公寓地下室的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停放区。(世平 摄)

河内市建设厅正积极落实推动绿色出行方式转型的多项任务,其中包括成立工作组,负责调研、研究并向市人民委员会建言献策,提出在实施禁行政策时确保高效落地的方案;尤其是涉及交通工具更替、交通基础设施升级、公共交通系统完善、充电站投资建设,以及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和环保型交通工具等一系列配套方案。

与此同时,该厅还在研究调整和增设公交线路,以完善首都的公共交通网络。

为实现上述目标,市政府需要制定详细的路线图,优先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充电站要“先行一步”。

需制定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专家强调,绿色出行转型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场改变习惯、社会心理与行为的革命。因此,须在政策路线图、经济社会支持和舆论宣传引导之间实现系统性的结合。

在分享有关解决方案的意见时,社会生活研究院院长阮德禄副教授、博士表示,要推动一项新政策或启动如此大规模的变革,决策者必须充分考虑资源和力量的保障问题。这不仅仅是预算问题,更是一种对执行能力的实质性承诺。

例如,应设立支持低收入群体更换交通工具的专项基金,推出优惠贷款项目,甚至在过渡阶段提供直接补贴。包括充电站、维修保养网络以及可替代的公共交通系统在内的技术基础设施,必须建设得当,以满足全体民众的出行需求。(完)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