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建设绿色工业区、生态工业区,以及将现有工业区转型升级为生态工业区,已成为适应新发展格局的迫切需求。(图片来源:HVN)
近年来,建设绿色工业区、生态工业区,以及将现有工业区转型升级为生态工业区,已成为适应新发展格局的迫切需求。(图片来源:HVN)

为推进生态工业区发展创造突破

在越南大力推进绿色增长战略、履行实现净零排放国际承诺的背景下,发展生态工业区成为了必要趋势。这一模式也逐渐被视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钥匙”。

1992年, Nomura工业区——即1987年《外国投资法》出台后第一个外资工业区诞生,生态工业区模式已在越南初现雏形。

2015-2019年期间,计划与投资部(现为财政部)与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合作,支持4个工业区从传统工业区向生态工业区试点转型,分别是庆富、间口、和庆、茶诺1号和2号。

2020-2024年阶段,计划与投资部继续与UNIDO在瑞士资助下合作,将生态工业区模式在海防、同奈和胡志明市三地推广复制。

k2.jpg
越南北部旧海阳生态工业区总规划图。(图片来源:文章记者)

越南发展生态工业区潜力巨大

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越南共有433个工业区正在运营,占地面积近13万公顷。预计到2030年,工业区总面积将达到21万公顷以上。这为将生态发展方向纳入未来工业区规划提供了广阔空间。

不过转型进程仍相对缓慢。工贸部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5月,在400多个工业区中,仅有约1%至2%开始向生态模式转型。

实际上,近年来,建设绿色工业区、生态工业区,以及将现有工业区转型升级为生态工业区,已成为适应新发展格局的迫切需求。

k3.jpg
越南南部金瓯工业区一角。(图片来源:HNV)

在政策方面,2018年第82号议定书和2022年第35号议定书已初步确立生态工业区的概念、标准、条件及优惠机制。特别是第35号议定书进一步明确地方政府的职责,补充关于为工人建设住房、提供园区内服务设施的规定,并鼓励公私合作模式发展生态工业区。

计划与投资部2025年第05号通告亦已颁布,明确规定了“生态工业区与生态企业运行成效的监测、评估报告机制”。

不过,据专家评价,目前有关生态工业区的法律框架主要依赖于下位法规,尚未有专门法律为生态工业区提供坚实的法律支撑,导致政策不统一、缺乏足够推动力。

更值得关注的是,关于可再生能源使用、再生水循环、屋顶太阳能发电等内容仍缺乏具体指导,企业在实施中面临诸多困惑。不少投资者亦表达类似顾虑:转型生态工业区究竟有哪些利好?具体程序如何?可享受哪些优惠?

值得注意的是,2024—2028年阶段,瑞士政府已承诺为越南实施“推广生态工业区方法以推动循环经济”项目提供360万美元支持。该项目将继续在海防、北宁、同奈、胡志明市等地推进。

迎接全球供应链重构与国际接轨的战略机遇

河内建筑大学副教授、博士裴孟雄表示,发展生态工业区不仅契合时代发展趋势,更是越南提升国家竞争力、响应国际融合与全球供应链重组要求的战略机遇。

海防市南虔桥(Nam Cầu Kiền)工业区创始人——博士、律师、企业家范鸿叠在接受《人民报》采访时强调,越南在转型为绿色、智慧生态工业区方面拥有巨大潜力。要推动该模式更强劲发展,必须实现政府、基础设施投资方、企业与国际组织之间在技术分享、融资动员、管理能力提升等方面的同步协同。

k4.jpg
越南中部永昂工业区一角(图片来源:HNV)

可见,如果能把握趋势、精准投资,越南将在全球投资流动中确立更加稳固的地位。生态工业区发展不仅是趋势,更是先决条件,是在全球日益强调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为投资方与企业提供的战略性机会。

尽管在成本、技术、规模和法律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但生态工业区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蕴含巨大潜力。在政府与国际组织的支持下,生态工业区完全有能力成为推动越南绿色、可持续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提升越南在全球投资版图中的竞争地位。(完)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