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明市合并后重塑工业结构

合并之后,胡志明市不仅打造出一个人口规模和地区生产总值(GRDP)均位居全国首位的广阔发展空间,也为重塑整个工业结构带来新机遇,迈向融合化、可持续化以及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发展方向。

胡志明市新顺出口加工区越南宙奇有限公司的生产活动。
胡志明市新顺出口加工区越南宙奇有限公司的生产活动。

胡志明市出口加工区和工业区管理委员会介绍,新的胡志明市目前拥有66个出口加工区和工业区,总用地面积超过2.7万公顷。

开启发展新空间

合并之后,胡志明市成为一个具备多支柱经济体系的特殊城市,兼具国家级中心的金融与商贸功能,先进工业发展的强劲动能,港口物流生态体系以及海洋旅游的发展潜力。

这种集聚优势有望构建一个涵盖生产、物流、金融、消费与服务于一体的区域闭环价值链,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提升整个区域的综合竞争力。胡志明市贸易与投资促进中心副主任高氏菲云女士指出,新胡志明市的优势不仅体现在经济层面,还具备人口和社会条件等有利因素——总人口超过1350万,城市化率达78%。

这将成为越南首个超级都市,不仅为劳动力市场提供充足人力资源,也凭借其庞大的规模和强大的区域联通能力,成为吸引国际投资的重要目的地。由此,胡志明市有望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融合型工业经济区域。

这一结构正在形成一个在规模、功能与战略布局等方面均呈现多样化特征的工业空间网络。这种组合不仅显著提升基础设施与资源的利用效率,还推动工业结构朝着功能专业化和价值链协同方向重塑,为合并后的胡志明市迈向融合、高新、绿色、智能的工业区域奠定坚实基础,并具备在全球供应链体系中参与竞争的能力。

胡志明市经济大学(UEH)校长陈河明军教授、博士强调,新胡志明市正见证着区域工业结构的深度转型,为构建一个融合型、多功能、高层次的工业生态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合并进程推动区域工业结构由碎片化发展迈向多维融合,由粗放式扩张转向集约化提升。

重构工业空间布局

专家指出,合并后的胡志明市仍面临诸多重大挑战,例如:传统工业区逐渐趋于饱和,区域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尚不完善,区域协调机制依然碎片化,尚难满足当前融合发展阶段的实际需求。物流与交通体系尚未实现高效统筹,吉来港、盖梅—施威港等海港资源尚未得到充分释放。工业、交通、居民区与数字化转型等领域的规划整合推进缓慢,影响价值链运行效率,也制约战略投资的有效引入。

陈河明军教授、博士指出,胡志明市已确立四大战略目标:其一是拓展高新技术工业园区的发展空间;其二是完善与盖梅—施威港群的区域基础设施联通;其三是在西部和西北部打造现代化中转物流枢纽;其四是推进交通、工业与居民区规划的一体化。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城市亟需构建契合发展实际的区域工业联动模式,并出台灵活高效的体制机制方案,全面提升国际竞争力,为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注入持久动力。

据富布赖特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的杜天英俊介绍,胡志明市未来工业发展的方向将围绕五大战略支柱展开:一是按照区域融合价值链重构工业空间;二是重点升级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工业产业;三是全面推动数字化转型与工业绿色化;四是发展高素质技术人才队伍;五是构建融合型、灵活性强、主动性高、具备统筹协调能力的工业体制机制。

为了具体落实上述目标,胡志明市需更加注重引进与产业转型目标相契合的优质、具有战略性的选择性投资;大力发展配套产业,提升本地化能力,同时推动基础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与此同时,还需加快推进高质量工业所需的人力资源与体制机制创新,依托数字基础设施和绿色基础设施,增强工业整体竞争力。(完)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