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党的全国代表会议在新朝召开。与会的有全国各地方党部代表、部分在国外活动的代表、解放区和各战区的代表等。会议紧跟当时形势的紧迫,经过讨论后确认:“印度支那的起义条件已经成熟”,“日本军队正在瓦解、丧失斗志;亲日卖国分子惊恐不安”,“全国人民正在满怀期待起义时刻,以夺取独立。”
在准确分析形势的基础上,会议一致认为:党必须及时发动和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总起义,彻底夺取独立。
会议提出三项原则,确保党领导下的总起义取得胜利。
a) 集中——集中力量于主要任务;
b) 统一——在军事、政治、行动和指挥各方面保持统一;
c) 及时——及时行动,不错失良机。
会议提出的行动方针是:“立即夺取那些有把握胜利的地方,不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军事与政治必须配合”,“在进攻之前瓦解敌军士气,劝降敌人”,“在盟军进入之前先行夺取主要据点(包括城市)”,“在我们掌握政权的地方成立人民委员会”。
会议还提出三大斗争口号:
“反对侵略!
彻底独立!
人民政权!”

除了决定主要、紧迫和当前的任务——领导总起义夺取政权外,会议还提出了夺取政权胜利之后必须立即实施的内政和外交工作。
关于内政工作, 会议通过越盟战线的十大政策,视其为全党、全民当前和基本的政策。会议同时强调宣传、教育、组织群众的工作,首先是对越盟战线内部各团体进行宣传教育;重视经济任务,尤其是农业生产。
关于外交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必须彻底利用法、英、美、蒋之间的矛盾;极力避免同时与多股敌人作战;争取苏联和盟国的同情与支持,以反对法国帝国主义企图恢复其在印度支那原有地位的阴谋,以及蒋军侵占我国的图谋。在重视争取盟国的同时,会议强调,争取对外战线胜利的关键在于,无论如何,最终决定我们与盟军之间胜负的,只有我们自身的实力。
为了确保领导总起义胜利,会议强调干部的培养、调配使用及发展党员工作,并补选阮志清、朱文晋、武英为正式中央委员,武元甲为候补中央委员。
同一天,红河平原和北中部大部分省份的农村县乡纷纷起义夺取政权。
在广义省,革命形势已十分成熟。敌方政权机构恐慌动摇,亲日政治组织分化,大部分瘫痪,中间阶层转向革命一方,革命力量不断壮大,处于随时起义的状态。得知日本投降的消息后,尽管尚未接到党中央的起义命令,广义省委常务委员会依据6月份起草的计划,于8月14日中午在慕德县普壹村省委驻地召开紧急会议。
会议认定:起义时机已经到来,必须迅速动员群众武装起义,推翻敌人政权,将政权交给人民。会议通过了第8、9号指示中的起义命令,并于8月14日下午15时同时发往各地。
会议还决定:省委常务委员会担任起义领导委员会的职能,各省委委员返回各地和重点地区指导起义,负责军事工作的同志返回各战区,率领武装力量攻打中游地区的据点,缴获日本军和保安队的武器,并在已武装群众的地方支援人民起义夺取政权。
根据广义省委决议,当日下午16时,起义的战鼓在普壹村省委驻地敲响,标志着全省人民起义的开始。当天傍晚,广义省省会起义委员会成立,决定动员救国军、工人和各阶层群众参加夺取政权。起义在省会激烈展开。当夜,各阶层人民发动罢工、罢市,夺取基层政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