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指出,如能在灾害发生前24小时发出预警,可减少约30%的损失。在气候变化导致台风、暴雨、山洪、滑坡、雷电等极端现象日益加剧的情况下,早期预警作用尤为关键。
落实越共中央政治局第57号决议,气象水文行业逐步应用AI、大数据和数字化技术于观测和预测。今年以来,越南农业与环境部水文气象局已在多个环节引入AI,通过训练雷达、卫星图像和自动观测数据的机器学习算法,实现快速、精细的短时降雨预测。
在识别和确定东海台风强度方面,AI被用于分析气象卫星图像,以识别风眼、评估强度和发展趋势,辅助预报员开展深入分析。该技术能实现天气环境的连续监测,提供早期预警和应对措施,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国家气象水文预报中心主任梅文谦表示,今年汛期已在观测与预测中使用AI,精度高于传统工具。台风24小时路径误差约为90-110公里,与地区平均水平相当。AI还能提供概率评估和不确定性分析,辅助防灾决策。
梅文谦先生表示,与日本、中国、韩国相比,越南预测与观测能力仍有限。受财政制约,尚难以对气象水文和灾害预测进行大规模科技投入,信息技术基础设施薄弱,观测站数量不足,而AI处理又需庞大基础设施、资金和高水平专家队伍。同时,高速芯片等计算设施成本较高。
在气候变化复杂、极端天气日益频繁的背景下,现代化气象水文工作、提升预测与预警能力十分必要,是防灾减灾的第一道防线。
梅文谦先生强调,未来行业需推进全面改革计划,重点是落实第57号决议,推动科技发展、创新与数字化转型。核心任务是掌握AI在气象水文预测中的应用,建设多尺度、高精度、自动化的AI系统。
据悉,水文气象局将优先应用AI、大数据和物联网(IoT),覆盖观测、数据采集与处理、分析、预测和信息传播全过程。掌握这些技术不仅提高预测准确性和自动化水平,还将推动建设智能、多尺度的预测系统,更好地服务人民、政府和经济发展。
同时,该局将重点提升极端天气预测能力,构建多灾种早期预警系统;培养高水平人才,注重青年人力资源培训;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并拓展国际合作,争取技术、科技和人才培训支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