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乡丹怀合作社主任裴香碧表示,合作社拥有2万平方米高科技网棚,每年生产约80万株蝴蝶兰,经济效益显著。同时,合作社还向河内市内外单位转让技术,每年向市场供应数十万株优质花卉和苗木。
据河内市农业与环境局农业推广中心的统计,全市现有花卉种植面积超过3000公顷,其中47个大规模生产区(总面积逾1800公顷)集中在西湖、麊泠、丹凤、常信、嘉林等地。高品质花卉种植面积占比超过30%,多种花卉如兰花、百合、菊花等已出口海外。部分高科技花卉种植模式已应用自动灌溉、光照与温度调控系统,产量和效益大幅提升,平均年产值达每公顷5亿至15亿越盾,部分可达22亿越盾。
尽管取得积极成果,但高科技花卉生产仍面临不少困难,如投资成本高、规模零散、缺乏品牌及集中生产区等。
麊泠F-Farm农场主阮氏翠建议,市政府应继续出台优惠贷款政策,支持企业与合作社建设基础设施、温室、网棚等生产设施;相关部门需加强技术转让,推广新科技工艺;同时协助地方企业、合作社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高科技花卉品牌,便于拓展市场。
河内市农业与环境局副局长阮孟芳表示,今后该局将继续与地方合作,加强高科技花卉种植技术培训,确保花卉种植面积获得高产高效;指导农户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河内市将逐步将低效稻田改种花卉,开发沿河滩地资源,推动花卉种植与体验式旅游相结合。
此外,河内市还将与农业与环境部下属单位协作,加大科研投入,培育适应气候与土壤条件的新花卉品种;推动品牌建设,建立种植区编码和花卉—盆景数字地图,以提高产品附加值,创造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出口和农业结构转型,同时美化城市景观,保护生态环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