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署三大“助推器”
岘港市人民委员会常务副主席胡旗明表示,岘港市已提出一系列任务,以落实自由贸易、工业和物流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和创新创业中心建设工作。具体而言,有关自由贸易、工业和物流中心建设任务共九项,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完善并将物流发展规划、自由贸易区、工业园区以及空港和海港系统纳入2030年和2050年愿景城市规划,确保与交通、海港、航空和工业发展规划的同步性。该市还致力于构建符合国际标准的现代、开放、透明的治理模式,着力在自贸区内外配置公共投资资源,用于建设部分重要的交通、技术基础设施和电信项目。这将为吸引跨国公司,大力发展贸易、物流服务和跨境电子商务奠定基础。
关于国际金融中心,有六项重点任务,包括继续主动配合中央各部委、行业制定并向政府建言献策,提交主管部门审议,完善越南国际金融中心的法律框架。
关于科技领域,科技局局长阮青鸿提出了发展半导体和人工智能产业、将其与电子产业发展、数字化转型和建设智慧城市相结合等任务和解决方案,集中于三大支柱:体制和突破性政策支柱——释放潜力,现代数字基础设施支柱——达到国际标准、互联互通、合作及建设创新生态系统支柱——创新型城市。科技局领导希望,岘港市将成功建立和运用特殊机制和新模式,充分利用国会第136/2024/QH15号决议批准的特殊机制,为创新活动打造合法通道,将岘港市打造成为大胆创意的“乐土”,让“岘港制造”产品得以诞生和发展。
战略性视野
近年来,中央为岘港市实施四大具有特殊性突出政策提供便利条件,有助于该市在新时期快速发展,实现突破。一是发挥“指南针”作用的规划和战略方向政策,二是发挥城市主动性的特殊机制政策,三是打造国际金融中心、自由贸易区等新增长模式的政策,四是拓展岘港市与广南省合并后新岘港发展空间的政策。
在新任期内,在整个政治体系的高度决心下,岘港市制定了到2030年的总体目标,展望2045年。具体而言,继续加强党的建设和整顿工作,建立廉洁强大的政治体系,建设数字政府、智慧城市、现代化行政管理,发扬民主、革命传统、文化特色和民族团结力量,有效实施特殊机制和政策,促进私营经济发展,最大限度地利用投资资源,将岘港市打造成为越南的增长极。展望2045年,将岘港市建设成为生态智慧城市、自由贸易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工业中心、物流中心、创新创业中心和亚洲宜居旅游城市。
岘港市设定的目标是,到2030年,年均地区总生产总值(GRDP)增长率达11%以上,按现行价格计算的GRDP规模达660多万亿越盾,人均GRDP达8500美元。2026-2030年阶段,该地区的发展投资资本按现行价格达710多万亿越南盾,年均增长14-15%。该地区已实施的投资资本与GRDP的比率达28%。该地区的国家财政收入每年至少增长10%。私营经济平均增长率达11.5-12%,对GRDP的贡献率约为60-62%。在经济中运营的私营企业数量将增加20-30%,数字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5%-40%。
越共中央候补委员、岘港市委书记梁阮明哲表示:“越共岘港市第一次代表大会一致同意将岘港建设成为富有浓郁特色、生活质量高的现代化城市,是全国重要的增长极之一,是地区乃至世界创意创业、物流、金融、高科技和高品质旅游的中心。这些是宏伟的目标,甚至是艰巨的任务,但这些都是面向未来的政治任务。我们完全相信,凭借稳定的社会政治基础,具吸引力且有利的投资环境,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素质日益提高的人力资源以及广区人民团结、勇敢、有情有义和创造的传统,岘港市完全有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与全国乃至亚太地区的各大城市并驾齐驱。(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