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这位年轻女孩正坚持不懈地将对本土文化的热爱转化为民生项目,既为乡亲们创造生计,也为将民族文化推向世界贡献力量。
作为寨子里第一位大学生,黄氏缘(2002年出生于宣光省同文县萧龙村)深深理解乡亲们为她求学而省下一袋米、积攒每一分钱的情义。她始终铭记:求学不仅为了自己,更承载着全村的期望。
源于一个拮据的春节
黄氏缘创立的"Hemp Hmong Vietnam"(越南赫蒙族亚麻布)项目始于一段充满困境的时期: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期间,她在城市失去工作,不得不返回家乡。那时,她唯一的愿望就是能在春节时有钱给弟弟妹妹们买几斤肉。
当她看到母亲珍藏在箱中的亚麻布时,内心产生了疑问:"为什么如此珍贵的东西却无人知晓?"她的第一笔订单仅值65万越盾,利润微薄,只有3万越盾。母亲曾因担心失去珍贵的传家宝而劝阻她售卖,但黄氏缘决心已定。随后,她陆续接到小额订单,从全村收集布料,甚至不惜借高利贷,期间虽曾遭遇退货,但她从未放弃。
正是依靠这些亚麻布卷,黄氏缘得以在河内的三年间维持生计。渐渐地,一个念头在她心中萌生:"我必须回报亚麻布,赋予它比谋生更崇高的使命。"
“Hemp Hmong Vietnam”项目不仅限于销售亚麻布,更构建了完整的产业链:从种植麻类、纺纱、织布、靛蓝染色,到制作手工艺品、时尚单品和装饰品。
这个项目改变了众多赫蒙族妇女的命运——曾经需要远走他乡打工的女性,如今既能照顾家庭,又能从事织布工作。对黄氏缘而言,成功的标准不是金钱,而是当乡亲们看到自己的产品翻山越岭走向世界时,眼中绽放的光芒。
来自富榜乡的璃氏改大娘分享道,她在工坊里找到了每日织布的乐趣:“在这里,我能从事从小热爱的工作。虽然收入不算很高,但比常年养殖没有收益要幸福得多。最重要的是,赫蒙妇女的织造技艺不会就此失传。”
亚麻织品的世界之旅
该项目产品不仅深受国内市场欢迎,也获得了国际客户的青睐。黄氏缘积极通过社交媒体向世界讲述赫蒙亚麻的故事,用英文向日本、泰国的店铺发送邮件,并主动寻找海外合作伙伴。凭借不懈努力,她接待了许多前来工坊参观的国际团队,让他们亲眼看、亲手触摸并体验制作过程。
国际友人不仅称赞赫蒙亚麻结实美观,更将其视为“活着的艺术品”。在他们看来,身穿赫蒙亚麻,就如同与赫蒙族的历史文化同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国际友人的珍视改变了当地村民的观念。他们过去认为只有赫蒙人才会用亚麻布,如今却因它受到外国人的喜爱而倍感自豪。
在与亚麻织品相伴的岁月里,黄氏缘活跃于众多国内外权威论坛和研讨会。2023年,她作为越南唯一代表,参加了在中国举办的“澜沧江-湄公河非物质文化遗产研讨会”,与来自湄公河流域四国的学员和讲师交流。2024年,她继续参与了在泰国举行的“东南亚国际大麻纤维论坛”。此外,她还积极参加各类国际展会和研讨会,以拓展视野并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黄氏缘获得了当地管理部门的诸多关注与鼓励。宣光省同文区文化信息与旅游中心主任崇氏赛女士评价道:"以往亚麻纺织仅服务于家庭需求、嫁妆制备及信仰活动。但得益于阿缘的项目,亚麻工艺得以复兴,成为稳定收入的产业。不仅如此,该项目更提升了社区对文化价值的认知——每一道纹样、每一针一线都承载着赫蒙族的记忆与特色。"
黄氏缘的奋斗历程,见证了文化认同力量与知识融合产生的巨大能量。她用质朴的亚麻布,织就了一个既守护民族魂魄,又为故乡开启融合之门的动人故事。
谈及未来规划,黄氏缘期望打造一个赫蒙族亚麻文化空间,建立"活态博物馆"。同时致力于开发丰富多样产品,如服装、包袋、茶饮等,让麻植在现代生活中焕发蓬勃生机。
未来两年内,她的目标是将"Hemp Hmong Vietnam"项目打造成为越南最大的出口麻织品供应商。而最重要的是,她希望让年轻一代看到:传统技艺从未过时,反而能成为引以为豪的事业,铺就通往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