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
越南社会科学翰林院地理和人文研究所所长阮双松博士认为,在评估提交越共十四大的文件中,应更加客观地评估越共十三大决议的落实情况,特别是关于“农业向生态、绿色、循环、高科技方向转型”的内容。目前,这一转型进程仍较缓慢,绿色循环农业模式规模较小。只有准确地评估实际情况,才能制定符合各地条件和资源的政策。
阮双松博士指出,在环保工作方面,应补充社会认知和干部、公职人员的责任意识等因素,因为对环保的意识不统一是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未达预期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于2026~2030年阶段的发展目标,阮双松博士建议应更加注重可持续性因素,如将森林覆盖率从42%提高到45%,提升受过正规培训并持有证书的劳动者比例,同时“完善社会主义定向市场经济体制”,将其视为实现快速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突破。与此同时,加大对教育、科技和创新的投资力度,为私营企业强劲发展,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创造便利条件。
阮双松博士认为,文件草案应凸显新时代越南人价值标准建设问题,弘扬“爱国、团结、自强、情义、诚实、责任、纪律、创新”等关键价值,并将提升人民幸福指数纳入重点任务,推动物质与精神、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的协调发展。阮双松博士强调,只有当体制、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衔接,以人为中心、以人为主体的政策体系才能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完善体制 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越南社会科学翰林院社会科学信息研究所所长武雄强副教授表示,公开征求人民对提交越共十四大文件草案的意见体现了党在大会筹备过程中的实事求是、民主和科学精神。
本次政治报告草案充分反映了国家在国际和地区形势复杂多变背景下的地位和发展潜力,并明确了三大新增长动力,包括科技、创新和数字化转型,为形成与绿色转型、能源转型和高素质人力资源发展有关的价值链奠定基础。
他认为,为使发展目标真正落地,应朝着合理、可行和可持续的方向确定2026~2030年阶段经济增长目标。年均增长率应保持在6%~8% ,同时保障宏观经济稳定,控制通胀,实现可持续发展。
政治报告草案还体现了革新增长模式的决心,从依赖公共投资、出口和消费转向以生产率、科技和体制效率为核心。为充分释放三大新动力,需要完善促进创新的体制和政策体系,提高生产率,激发私营部门潜力,提升国家竞争力。
武雄强副教授称,政治报告草案继续确认私营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动力,同时国有经济发挥主导作用,确定战略,保障各大平衡。他认为,应进一步明确两者关系,避免重叠,为最大限度发挥两者作用提供便利。
当前国家已实行两级地方政府模式,健全组织机构、提高治理效能将是确保党各项路线和政策切实落地的重要条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