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同省自然面积为全国最大,人口逾380万,包括49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18.6%以上。该地区汇集高原、中游和沿海三大生态区域,“森林—海洋”“高原—平原”的多层次景观构成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凭借丰饶的自然资源、秀丽的自然景观以及众多文化遗产、艺术创意空间,再加上大叻市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音乐领域),林同省迎来了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宝贵机遇。
林同省文化体育与旅游厅厅长阮文禄介绍,目前全省共有144处遗迹,包括3处国家特别级遗迹、59处国家级遗迹、82处省级遗迹,以及多项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名录的文化遗产,如西原锣钲文化空间、阮朝木板、浪平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占族制陶手工艺村、大叻音乐创意城市,此外还有10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3件国宝,以及49个民族的传统村落、节庆活动、风俗习惯,共同构成独特、多样的文化价值和旅游资源。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地质公园——多农地质公园,因其在自然与考古方面的国际科学价值,被誉为“旋律之乡”,吸引着众多国内外研究者和游客。
近年来,当地着力改善遗产景区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为游客参观与体验创造便利条件。同时,大叻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音乐创意城市网络,成为艺术家灵感的源泉,吸引众多创意项目与文化艺术活动,在国际社会引起强烈反响。
为确保在省合并后仍能持续落实加入创意城市网络时的承诺,林同省文化体育与旅游厅建议省人民委员会将与音乐创意城市相关的任务移交由该厅负责实施。
目前,“万花之城”的大叻市拥有40多个音乐空间和创意空间,汇聚众多国内外知名艺术家、歌手的表演,成为游客到访“梦幻之城”时的热门去处。为了在2025—2027年阶段继续保持“音乐创意城市”称号,林同省正继续落实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相关承诺。其中一项大规模 的活动将于2025年12月举行,即东南亚锣钲和声盛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越南首席代表乔纳森·华莱士·贝克认为,这是推动创意、加强文化产业、并让音乐成为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动力的契机与责任。
多位专家评价,林同省具备成为文化产业发达经济体的多项潜力和优势,涵盖音乐、电影、时尚、表演艺术、文化旅游等领域。然而,以文化为基础的创意产业需要通过先进技术实现联通,并得到有力的政策与优惠措施支持,只有这样,才能为这片“高原与湛蓝之海”的土地带来更大的商业效益和区域竞争力,并迈向全球。
尽管潜力巨大,但林同省发展文化产业的起点并不高。当前,明显的问题是高素质人才短缺,基础设施仍然有限,缺乏顶尖专家以及专业艺术领域的培训机构。此外,多项民间节庆尚未真正成为具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传统手工艺村面临失传风险;大叻音乐创意城市的称号在行政区划调整后处于“中断”状态;创意艺术领域的单位与企业缺乏切实的扶持政策。胡志明市经济金融大学国际学院院长、教授埃里克·何塞·奥尔梅多·帕纳尔认为,林同省拥有多样的文化,以及各民族的传统文化遗产。这些都是打造优质旅游产品和发展文化产业的宝贵资产。在融入国际的时代,文化产业不仅是一种经济产业,更是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对于林同省来说,如果得到适当投资,文化产业将成为支柱型经济产业,助力在全球文化地图上树立地方品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