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发至:河静、广治、顺化、岘港、广义、嘉莱、得乐、庆和、林同等省(市)省委书记、省(市)委书记及人民委员会主席;各部委部长、政府直属及同级机关主要负责人;全国民防指挥委员会办公室。
通知指出:根据国家水文气象预报中心报告,受冷空气与强烈东风共同影响,自11月16日7时至17日13时,河静至庆和一带出现特大暴雨。监测数据显示,顺化、庆和地区累计降雨量普遍达150–300毫米,顺化省平田站录得最大降雨量1085毫米;岘港市降雨量为100–200毫米,局地超过700毫米;广治、广义两省降雨量为80–180毫米,局地超过700毫米;嘉莱、得乐两省降雨量为50–120毫米,局地超过840毫米。
本次大范围强降雨天气过程,与10月以来的持续降水和前期洪涝灾害产生叠加效应,在局地激发极端强降水,导致流域性洪水与严重城市内涝再度发展,低洼地区灾情显著;岘港、庆和等地相继出现山体滑坡。据职能部门统计,截至11月17日晚,此次暴雨及其次生的洪涝与地质灾害,已造成12人死亡或失踪、19人受伤。其中,仅11月16日晚庆和省南庆永乡庆黎山口一起山体滑坡事故,即导致6人遇难。
政府总理代表党和国家领导,向因自然灾害遇难、失踪和受伤人员家属表示深切慰问与哀悼,并与中部地区干部群众共同面对“洪涝叠加、灾后复灾”的严峻形势。
继2025年11月16日第217/CĐ-TTg号、11月17日第218/CĐ-TTg号紧急通知之后,为主动应对灾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减轻损失,政府总理要求:
各相关部委(包括国防部、公安部、农业与环境部、建设部、工贸部、卫生部、教育与培训部等)及上述各省(市)党委、人民政府应依据职能任务,主动、及时部署防灾减灾、人员转移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特别关注山体滑坡、山洪、泥石流和严重内涝等风险,以最高紧迫感和最强力度做好应对极端情况准备,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被动应付。
各地须于每日13时前,向政府办公厅、农业与环境部及全国民防指挥委员会办公室更新并报告灾情信息。
各省(市)党委、人民政府须在可能发生暴雨洪水的地区立即采取果断措施,坚决把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组织动员军队、公安等力量,全力快速进入因洪水、滑坡受困的居民点,及时开展救援,提供食品、生活必需品等物资,必要时组织转移安置,确保人员安全。
持续开展危险区域排查与预警,主动组织群众撤离山洪、滑坡、泥石流和严重内涝高风险区,妥善安置并维护治安秩序,保护群众财产。
设立管控点,加强交通疏导,严禁人员车辆进入存在滑坡、严重积水或急流等危险路段。
提前储备人力、车辆、物资及必需品,并在高风险区域预置资源,做好长期应对准备工作。
确保救援力量与装备处于备勤状态,及时处置严重内涝区域险情,组织群众撤离和抢险救援。
各地要及时慰问、鼓励并帮扶受灾家庭,特别是有人员死亡、失踪或受伤的家庭;为失去住房的家庭安排临时住所;保障粮食、食品、生活必需品、饮用水、电力及通信供应;开展环境卫生整治与疫病防控;尽快恢复学校教学条件,保障群众就医需求,并在洪水退后迅速恢复生产经营。
各省须及时、准确统计上报暴雨洪涝灾情及处置情况,于每日13时前报送政府办公厅、农业与环境部、财政部、全国民防指挥委员会办公室等相关机构。
农业与环境部部长:负责指导所属单位加强天气监测预报,及时向社会公众和相关机构发布暴雨、洪水、滑坡、山洪、泥石流等预警信息;督促指导地方开展防灾减灾与人员转移工作;及时指导恢复农业生产。负责汇总各地情况,于每日15时前向政府办公厅报告。
国防部部长、公安部部长:指挥军队、公安、民兵自卫和基层治安力量,最大限度动员人员装备,及时参与群众转移、防灾抢险和救援救助,协助受灾地区和企业尽快恢复秩序。
建设部、工贸部、科技部及相关部委:应依据职责主动指导所属单位,配合地方加快恢复教育、医疗、电力、通信、交通、供排水等基础设施。
财政部部长:负责指导落实相关支持政策,及时办理保险理赔,支持恢复生产生活;按权限处理或报批地方提出的灾后援助请求。
全国民防指挥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须与农业与环境部相关单位密切配合,跟踪研判灾情发展,协调力量支援地方应对暴雨洪涝。
政府副总理陈红河负责指挥各部委和地方开展灾害应对与恢复工作;副总理胡德福负责及时调度中央储备资源,支持地方执行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任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