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各地方发展生态旅游为游客带来西南部风情的独特体验。然而,仅依赖水乡与果园来发展旅游的思维,显然已不再适合现代旅游的发展趋势。各地方开始善于发掘并传承传统价值,融合多种旅游类型,丰富旅游产品和形式,使“九龙江之地”的旅游真正展翅高飞。
2024年,九龙江三角洲旅游创下佳绩,游客总量超过5200万人次,整个地区旅游总收入超过62万亿越盾。其中,芹苴市接待游客约630万人次,旅游收入约6.22万亿多越盾。除了具有水乡特色的旅游空间外,雄王庙、平水古屋等一些历史文化遗址,以及宁桥步行街、美食夜市等休闲娱乐空间也吸引了大量游客。
同塔省充分利用来自手工艺村的旅游产品,例如:沙沥花村、传统手工艺和美食村等。安江省2024年接待了约900万游客,游客主要前往一些著名景点:禁山旅游区、孙德胜主席纪念区、杉山主处圣母庙、周峰乡占族村等。多位专家认为,如今的九龙江三角洲已不仅是“水乡“、“果园”生态旅游,而且旅游产品日益多样。海洋岛屿,历史文化遗迹,以及多样的传统文化价值等资源正逐步得到有效开发。
尽管不再完全依赖“水乡“、“果园”,九龙江三角洲在实现旅游多样化的过程中仍面临不少挑战。虽有创新创意,但仍然是小规模、自发的,缺乏长远规划。旅游目的地与旅游公司、旅行社的联系仍不紧密,难以开发丰富的旅游线路、路线,仍存在“游一省,大概知道整个区域”的现象。旅游开发多为自发行为,对社交媒体及主流平台的宣传推广力度有限。
对保护与发展传统手工艺村的关注和投资较少,面临失传风险。旅游行业缺乏有效的地区协调机制和有效的旅游价值链对接。旅游项目投入仍然偏少,许多项目推进缓慢。除坚江省富国岛外,九龙江三角洲尚缺乏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大型游乐与娱乐综合体。
为使九龙江三角洲旅游更加多样化并增强吸引力,未来,各地应注重有选择性地开发旅游资源,丰富旅游类型,发挥传统文化价值,打造各地独特亮点。同时,应积极动员资源,吸引投资来发展旅游。为旅游企业开发、发展新的旅游产品提供便利条件。积极、主动有效参与跨地区、跨行业旅游对接工作,合作推动旅游发展。
应建立明确的法律机制和地区协调与管理模式,推动九龙江三角洲旅游高效发展。不应仅依赖政府之间签署缺乏法律约束力的合作协议,而应加强市场间的联动,实现企业与企业之间、旅游从业者与媒体之间的合作,共同推广旅游形象与品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