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行:欧盟碳税对排放影响有限

欧盟(EU)计划对碳密集型产品征税可能会损害亚太地区的经济,但不太可能导致温室气体排放量大幅减少。因此,碳定价倡议需要扩大到欧盟以外的其他地区,特别是亚洲。
附图。
附图。

这是亚洲开发银行(ADB)2月26日发布的最新报告《亚洲经济一体化(AEIR)2024》中提出的观点。

预计将于2026年生效的欧盟碳边境调整机制(CBAM)将根据制造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对钢铁、水泥和电力等产品征收进口费。这些费用以限制“碳泄漏”,这种泄漏是由于污染者将生产从监管严格或碳价格高的国家转移到监管较少、严格或价格更低的国家而造成的。

然而,AEIR 2024报告引用的统计模式显示,与碳价为每吨100欧元(108美元)且无碳税的排放交易机制相比,CBAM有可能将全球碳排放量减少0.2%。

与此同时,这些费用可能导致全球对欧盟的出口减少约0.4%,亚洲对欧盟的出口减少约1.1%,并对欧盟一些制造商的产量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大幅减少全球碳排放并确保更加有效和可持续的气候努力,亚行首席经济学家建议碳定价倡议需要扩大到欧盟以外的其他地区,特别是亚洲。

亚行首席经济学家艾伯特·帕克

亚行首席经济学家艾伯特·帕克表示,包括CBAM在内的按领域和地区的碳定价倡议的分散性只能部分限制碳泄漏。因此,为了大幅减少全球碳排放并确保更加有效和可持续的气候努力,亚行首席经济学家建议碳定价倡议需要扩大到欧盟以外的其他地区,特别是亚洲。

对欧洲碳密集型出口比例较大的特别是中亚和西亚的亚洲次区域将受到CBAM机制和欧盟排放交易体系的更大负面影响。

报告显示,考虑到预计的分配影响,特别是对亚洲发展中经济体而言,需要适当的激励机制来促进碳定价的广泛采用。

报告提议采取国际贸易和全球价值链中的脱碳措施。这些来源的碳排放增长速度快于其他来源,亚洲的碳排放增长速度也快于其他地区。报告还建议实施目标政策,以鼓励购买和销售善于气候的产品和服务;支持环境法规和标准;为绿色技术转移提供便利条件;支持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促进投资于绿色基础设施。

该报告还呼吁全球合作制定广泛接受的核算框架,以有效跟踪产品和服务的排放量。

此外,AEIR 2024报告还显示,尽管存在全球分散风险,但亚洲的全球价值链在Covid-19大流行后已经良好恢复。

尽管全球价值链的区域化过程近年来在亚洲取得了进展,报告没有发现关于”回流“现象正在亚洲或全球范围内受到关注的明显迹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