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拿族

巴拿族

作为西原地区使用孟 - 高棉语族群中人口最多、在越南人口排名第二的民族,巴拿族的发展历史与西原地区各民族的历史密不可分,形成了一个独特而鲜明的文化。

一、历史渊源

巴拿族人的祖先主要居住在芒杨山下一带,沿可容巴河(Krông Pa)两岸,向东延伸至平定省山区和与山区各县接壤的平原各县。后来,由于受各时期移民过程的影响,巴拿族人逐渐向西迁移到阿云河(Ayun)、达博拉河(Đắk Bla)流域,远至今天的崑嵩省。可以说,巴拿族人的历史与西原地区各民族的历史息息相关。

巴拿族的本名为“Bahnar”,意思是“山里的人”。此外,他们还另有别名,为Bo Nam、Roh、Kon Kde、Ala Kong、Kpang Kong等。

二、分布地区

巴拿族的居住区分布在西部地区,包括嘉莱省、崑嵩省以及平定省、富安省和庆和省。

三、人口和语言

人口:据2019年4月1日全国53个少数民族人口普查表明,巴拿族总人口:286910人。其中,男性:141758人、女性:145152人;家庭户平均规模:4.6人。农村人口比重:89.5%。

语言:巴拿族人使用巴拿语——一种属于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的语言。

四、主要特点

传统社会制度:巴拿族人居住在称为波来(plei)的村落中。巴拿族人的村落地处平坦或相对平坦的地方,沿河、溪流而建,规模较小。虽然巴拿族人社会的母系制度已经瓦解,但其在家庭、宗族和婚姻关系中的残余仍然很明显,如男女结婚后居住在女方家的习俗仍比较普遍。

住所:巴拿族人住在用竹子和茅草搭建的高脚屋。过去,长达数十个隔间的高脚屋是一个大家庭居住的地方,而现在,人民已经把它换成了3个或5个隔间的高脚屋,供两或三代人的小家庭居住。

巴拿族人村落中最为显眼的是矗立在村中最庄严的位置的龙屋。那是村民的公共文化活动场所。

服饰:男人平日缠腰布,不穿上衣,只有在节日才穿上衣,头上戴围巾。妇女穿裙子、上衣,头上戴围巾。

宗教信仰:在巴拿族人的信仰体系中,生命表现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各位神灵(yang)之手的安排。其中,外祖父(Bok Kei Dei)和外祖母(Yă Kuh Keh)是至高无上的神灵夫妻——是创造万物,照顾人类和庄稼的人。此外,他们还信奉林神(yang Bri)、土神(yang The)、岩神(yang Tmo)、山神(yang Kong)等。

饮食:巴拿族人每天都吃白米饭。每逢祭祀或接待贵宾,巴拿族人常饮以稻谷、玉米、木薯、粱为原料,以香草为原料的酵母酿制而成的酒。巴拿族人男女都喜欢抽烟。

教育:巴拿族青少年的传统教育由村寨长老定期在村屋举行。那也是进行职业培训、实战训练和学习社区文化传统的场所。

2019年4月1日对53个少数民族的调查数据显示,15岁及以上掌握基本的读写能力的比例为67.8%,小学净入学率99.6%,初中学生净入学率为 69.1%,高中学生净入学率为20%,失学儿童率为28.4%。

嘉莱省巴拿族人的传统婚礼。(图片来源:越南各民族文化旅游村)

嘉莱省巴拿族人的传统婚礼。(图片来源:越南各民族文化旅游村)

婚姻:巴拿族人实行一夫一妻制,轮流居住,按族际通婚和氏族外婚的原则。在轮居周期结束后,这对夫妇搬出去分居。

节日:过去,巴拿族人通常在收获后过传统节。目前,他们和京族人一样过春节。

五、经济条件

巴拿族人以耕作为主。除了耕作,巴拿族人还从事湿地、旱地耕作,种植长年作物。

除了种植,每户家庭还饲养家禽和牲畜。巴拿族人的手工业有编织、纺织锻造、陶器、木雕等,其中编织和纺织在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目前,巴拿族人的贸易活动主要通过当地杂货店、小型服务店或商人和行商与京族人进行。

2019年4月1日对53个少数民族的调查数据显示,巴拿族人: 失业率为1.71%;受过培训并获得文凭和证书的劳动者比例为2.3%;非农就业人口比例为4.6%;从事管理岗位或高中级技术专长的劳动者比例为0.9%;贫困户率为31.3%;接近贫困线比例为18.1%;使用卫生水源的家庭比例88.7%;使用电网照明的家庭比例为98.6%。(完)

来源:民族委员会、统计总局、《越南民族》(越南真理国家政治出版社)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