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海洋经济沿着可持续发展方向快速前进

近年来,平定省采取了系列海洋环境保护的措施,从在渔船上的塑料垃圾收集模式、加强渔业资源开采管理,到改善沿海生态系统。
越南归仁市仁礼乡渔业资源保护社区小组经常展开海上垃圾清理活动。
越南归仁市仁礼乡渔业资源保护社区小组经常展开海上垃圾清理活动。

作为中部沿海省份,平定省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在海洋环境污染日益严峻的背景下肩负着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责任。近年来,该省积极落实多项海洋环境保护措施,从在渔船上的塑料垃圾收集模式、加强渔业资源开采管理,到改善沿海生态系统,均取得了积极成效。

携手共促环境保护工作

近年来,平定省积极发起响应世界环境日的多项大型环保倡议,同时展开系列切实活动,如沿海垃圾管理、珊瑚礁保护以及水产养殖监测等工作。成立沿海乡村的环境共管小组将有助于推动可持续旅游发展模式,又实现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

仁礼乡渔业资源保护社区小组成员阮友岛表示,在相关部门和该小组的共同努力下,椰滩(Bãi Dứa)地区的珊瑚礁生态系统正在逐步恢复并重新发展。除了直接干预来保护珊瑚礁之外,该小组成员们还向人民积极宣传普及相关主张和方针、规划内容,提升社区居民的海洋环境保护意识,凝聚共识,共同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家乡出力。

渔民在海上对垃圾进行分类。

渔民在海上对垃圾进行分类。

阮友岛先生表示:“在各类旅游行程中,我们精心设计了体验活动,让游客不仅能欣赏自然美景,还能亲身参与塑料垃圾的清理工作中。游客将获得一些环保纪念品。这一模式受到游客的热烈响应,不仅带来有意义的实际体验,还有效提升了大家对海洋环保的意识。”

每周,仁海乡珊瑚保护小组组长阮尊春亮先生都会与该小组成员一起组织潜水行动,清理海底垃圾,为守护家乡海域的洁净与美丽贡献力量。出于对海洋的热爱和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愿望,他们深知珊瑚是海洋的“肺叶”,是众多海洋生物的栖息与繁衍之地。如果不及时采取保护措施,这片海域很有可能失去生命力与自然之美。

仁海乡人民委员会副主席阮黄南表示,不仅有地方政府的参与,沿海乡村的共管工作小组也率先开展了海底清理活动,有效减少了塑料垃圾,特别是在水产养殖区和珊瑚礁区域。

平定环保公司已与乡政府合作,确保水产养殖和捕捞活动产生的垃圾按照流程处理。目前,100%的家庭已被动员每日收集垃圾,并运送至集合点,避免垃圾漂入海洋造成污染。

渔民与企业的努力

除了捕捞作业外,来自渔船的生活塑料垃圾排放正在对平定省的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为此,平定省农业与环境厅已与归仁市人民委员会以及平定省渔港管理委员会联合开展在渔民社区中推广渔船垃圾收集模式的工作。

根据该模式,远洋渔船在海上作业期间不得向海中倾倒垃圾,而是将垃圾集中存放在船上,回港后带回陆地统一处理。渔民被鼓励在船上准备垃圾收纳箱,并分类处理垃圾,以便靠港后能更方便地处理。针对网箱养殖户,目前也正在广泛应用收集剩余饲料和塑料垃圾的模式,确保在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废弃物都能得到妥善处理。

截至目前,该模式已在200艘远洋渔船上推广实施,其中包括100艘常靠归仁渔港的渔船,以及在富吉县德祺渔港和怀仁市三关渔港作业的另外100艘渔船。

职能部门的调查数据显示,每趟为期20天的海上作业中,每艘渔船平均会产生14公斤来自饮用水瓶和食品包装的塑料垃圾。若不加以收集处理,200艘船一次出海便会对海洋环境造成巨大污染。

此外,每艘渔船使用的海产品保鲜包装材料也约达6公斤塑料垃圾,这凸显出渔业产业应更加重视环保材料的使用,以减少对海洋环境的影响。2024年,该模式共收集废弃物达2300公斤,其中塑料垃圾高达82%(1880公斤)。单归仁渔港的垃圾收集量就达到了1600公斤,占总量的大部分。

从上述数据可见,如果该模式得以推广,不仅能有效保护海洋环境,还能在改变渔民习惯方面产生积极影响。参与该模式的渔船船长黎文雄表示:“我们以前从没意识到每趟出海所产生的垃圾有这么多。自从参与这个模式后,船上的兄弟们都主动将垃圾装进网袋,带回港口处理。”

平定省渔港管理委员会主任陶春善表示,作为全国首个依照封闭流程开展渔船塑料垃圾收集模式的地方,平定省为这一环保做法在沿海各省推广奠定了坚实基础。

未来,平定省将进一步扩大该模式的规模,并结合更多高效的塑料垃圾处理方案,加强与环保组织的合作,支持更多渔民参与其中。该模式不仅是权宜之计,更为越南海洋环境保护工作开辟了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凭借一系列坚决有力的举措,平定省正稳步构建可持续的海洋经济发展模式,实现经济增长与自然资源保护的双重目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