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部位于菲律宾首都马尼拉的亚行将极端贫困定义为根据2017年(按通货膨胀调整后)的价格每天生活费低于2.15美元。与此同时,“发展中亚洲地区”这一术语包括亚行的46个新兴成员经济体,范围从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到太平洋的库克群岛。
根据这一观点,在2022年约有1.552亿人(即该地区人口的 3.9%)生活在极端贫困中,比在没有大流行和生活成本上涨的情景下预测多出6780万人。
由于经济活动复苏并加剧供应链中断状况,大多数国家的通胀已升至多年高位。物价上涨影响到每个人,但穷人受到的打击是最为严重的,因为他们不得不在食品和燃料上花费更多,并且在储蓄和支付基本需求,包括医疗和教育费用上遇到困难。
许多人无法省钱、支付医疗费用或投入教育。亚行首席经济学家艾伯特·帕克表示,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正在从新冠肺炎大流行中缓慢恢复,但生活成本上升的危机正在破坏该地区扶贫工作的进展。据估计,到2030年,仍有12.6亿人(即该地区预计人口的30%左右)将被视为经济上的弱势群体。
亚洲极端贫困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加剧了全球贫困状况。据联合国估计,2022年约2.58亿人因冲突、经济冲击和极端气候事件的影响而需要紧急粮食援助,这一数字较2021年的1.93亿大幅增加。超过2.5亿人面临着紧急饥饿状况,其中许多人面临饥饿的风险,这是一个令人担忧的现实。这被视为反映人道主义上的失败,因为世界正在努力在消除贫困、确保粮食安全和改善所有人营养方面取得进展。
据联合国报告,2021年,全球处于紧急级别的粮食不安全人口有1.93亿,集中在53个国家和地区,但到2022年,这一数字已增长至2.58亿人口,扩大到58 个国家和地区。冲突和广泛的移民仍然是全球饥饿的主要原因。
贫困加剧、不平等加剧、发展受阻、气候危机和自然灾害也导致粮食不安全情况。贫富差距的扩大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贫困状况。在缩小富国与穷国之间的差距方面缺乏进展可能会导致全球经济分裂,从而给世界上最贫穷人带来不利影响。
亚洲乃至全世界贫困问题的新形势使实现全球发展目标面临诸多挑战。为了让世界重回减贫之路,专家建议各国政府加强针对穷人的社会保障网络、投资和创新,以创造增长和就业机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