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满足半导体产业人才需求的重要契机

面对涌入越南的半导体产业投资热潮,越南政府设定了到2030年培养5万名微芯片工程师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多所高校相继开设相关新专业,并出台多项优惠政策以吸引学生报读。对于高校在校生及职业培训机构而言,这无疑是一个难得的黄金发展机遇。
河内科技大学的学生在实验室中进行实践操作。
河内科技大学的学生在实验室中进行实践操作。

在越南,半导体产业尚属新兴领域,目前主要集中于芯片设计、测试与封装环节,尚未形成大规模的晶圆制造能力。近年来,越南陆续吸引了包括英特尔、三星、安靠、韩亚美光等全球领先科技企业的大型投资项目。目前,已有超过50家国际企业进入越南半导体市场,具有代表性的包括专注封装测试的英特尔、安靠、韩亚美光,以及从事芯片设计的Marvell、Synopsys、Cadence等。

除外资企业外,Viettel、FPT、VNChip等本土科技力量也积极参与其中。越南政府将半导体产业视为数字经济的重要支柱,正加快推动该领域发展,尤其重视高素质人力资源的培育与储备。

开放半导体培训行业的浪潮

抓住投资浪潮带来的黄金机遇,将人力资源视为关键因素,政府于2024年9月批准了《至2030年半导体产业人力资源发展计划》,目标是到2030年为半导体领域培养至少5万名大学以上学历的人力资源,其中,约1.5万人从事微芯片设计工作,3.5万人负责产品制造、封装和测试工作。此外,还将新增5000名人工智能(AI)专家,以支持和加强半导体行业,同时对1300名大学和研究机构的讲师进行强化培训,打造一支精英教学队伍,帮助越南在全球技术竞赛中脱颖而出。

附图:尽管前景广阔,但半导体芯片行业对学习者的能力和素质要求极高。

附图:尽管前景广阔,但半导体芯片行业对学习者的能力和素质要求极高。

据教育培训部称,目前约有35所高等教育机构已经和正在参与该领域的培训,随着职业院校和企业培训合作项目的加入,预计未来2-3年内,这一数量将大幅增加。胡志明市国家大学下属的三所院校(理工大学、信息技术大学、自然科学大学)已正式开设一批半导体微芯片技术专业,计划至2027年再培养1000名工程师,使相关专业在校学生总数达约6000人。

这股浪潮蔓延到了私立学校和公立学校。河内科技大学(USTH)、FPT大学、菲尼卡大学、西贡国际大学、芹苴大学等学校都将从2024年起开设新专业。越南河内国家大学下属自然科学大学与中国台湾阳明交通大学合作开设半导体技术学士学位。河内国家大学下属越日大学也将从2025年起招收100名新的半导体工程师。

这股浪潮除了带来巨大机遇之外,也带来了重大挑战,尤其是如何确保培训质量。专家警告称,半导体行业的标准非常高,技术每6到12个月就会不断更新,而大学课程的创新往往要慢得多。这使得毕业生容易缺乏实践技能,跟不上国际市场的需求。师资力量和设施也是培训机构面临的主要瓶颈。

对学生的要求非常高

据越南Synopsys公司技术总监阮福荣介绍,目前芯片设计工程师的需求量巨大,而人才供给仍显不足。实际上,即使是大三学生,也已受到企业的积极招揽,尤其是在物理设计和芯片测试领域。然而,机会虽多,但半导体芯片行业对人才的能力与素质依旧要求严苛。河内国家大学科技大学校长、教授、博士渚德程强调,并非所有大学都有条件开展相关培训,也不是所有学生都能满足这一领域的严苛要求。学生需要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与信息技术基础,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对科技充满热情,且具备外语(特别是英语)和团队协作、演讲、项目管理等软技能;同时,还应具备好学精神、创造力,并能承受高强度的学习压力。

实际上,目前越南只有约30%的大学生选择攻读STEM(科学、技术、工程与数学)相关专业。多年来,大多数高中毕业生倾向选择社会科学类专业,而非自然科学方向,导致工程技术类专业招生困难。矛盾的是,尽管这一领域极度“渴求”人才,但高校却难以招满学生。然而,随着高薪和有吸引力的工作环境,预计这一趋势将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热爱科技的年轻人将选择将芯片设计作为未来的目标。

然而,学生也需要预见到该行业的特殊挑战。学习芯片设计并不容易,课程实践性很强,而越南目前没有足够的半导体项目和公司供学生实习,再加上芯片样品设计的成本非常高。因此,学习者必须主动寻找实践机会,例如通过研究课题、国际芯片设计竞赛或在国外企业实习;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的支持(如奖学金、设备等)。此外,目前,越南各校的半导体培训项目学费差异较大,从每年约1600万越盾到7800万越盾不等,因此,来自政府与企业的额外支持被视为吸引潜在学习者的“关键杠杆”。

在越南加大投资并推动半导体产业发展的背景下,这不仅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职业机会,更是那些真正热爱科技并渴望远大前景的人的“黄金入场券”。然而,这扇大门只会为那些有胆识、有毅力,并愿意踏上一段既光荣又充满挑战之旅的人敞开,以最终成为21世纪尖端技术领域的工程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