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千亿美元”市场的机遇
就在最近几年,“接待来自伊斯兰国家的游客”这一概念对越南旅游业来说还相当陌生。河内以往主要聚焦于欧洲、东北亚、北美、澳大利亚等传统市场。然而,最近两三年,特别是新冠疫情之后,来自伊斯兰国家的游客数量持续上升。
“清真旅游”这一概念也日益普及。随着这类游客不断增多,许多专门为清真游客服务的酒店和餐厅相继出现,不少酒店或餐厅还设有独立的清真服务区。河内的许多四星和五星级酒店也配备了供应符合清真标准菜肴的餐厅。
河内市旅游局副局长陈忠孝表示:“赴河内旅游的穆斯林游客日益增多,主要来自印度、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土耳其、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文莱和卡塔尔等国。2024年,清真游客数量约为65万人次,占河内国际游客总数的15%。其中,来自印度的清真游客占比高达50%。此外,印度尼西亚、土耳其等市场也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尽管清真游客市场仍处于开发初期,但其潜力巨大。目前,全球穆斯林人口达21.2亿,年轻人口比例较高,许多地区拥有较强的消费能力。预计到2028年,该旅游市场的消费额将达到3000亿美元。
然而,这一市场的“新兴性”也带来了不少挑战,其中最突出的是文化差异。在饮食方面,穆斯林游客只食用符合清真(Halal)标准的食品;在住宿方面,需配备祈祷空间,尤其是要满足集体祈祷的需求;此外,穆斯林女性普遍注重隐私与遮蔽性。
越南清真协会主席缪阿巴斯表示:“关键在于我们需要了解文化差异,才能在服务过程中真正让游客感受到被尊重。目前,许多旅游企业仍缺乏相关知识和专家支持,也尚未建立起有效的国际交流渠道。作为全国重要的旅游中心之一,河内应率先打造规范的清真生态体系。”
据阮明传硕士介绍,在人力资源方面,河内目前仅能满足清真旅游40%的用人需求;而提供符合清真标准的餐饮服务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许多清真游客对河内街头美食很感兴趣,但却不敢尝试,因为他们不食用猪肉和两栖动物;而且,即便是家畜,也必须符合清真屠宰标准。
一家在接待清真游客方面拥有丰富经验的公司——Vina Trip公司代表陈红娟女士表示:“目前,服务这类游客的人力资源仍然有限,相关培训机构也刚刚起步。我们注意到清真游客市场潜力巨大,但如果服务不到位,客源很容易流失。”
与此同时,许多亚洲国家,甚至包括日本、泰国等非穆斯林国家,已迅速寻求对策以迎接这一“新兴”客源群体。
企业亟需支持来实现转型
在吸引和服务清真游客的过程中,文化理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负责评估和认证达清真标准服务和产品的单位——清真认证机构负责人阮克黄山表示:“清真游客通常喜欢了解和体验当地文化,关注当地人的日常生活,并特别重视安全问题,尤其是女性的安全。”
为了可持续发展这一细分市场,河内市应在市级层面上提出清真旅游发展行动计划,并将这一内容纳入首都旅游发展总体战略。此外,相关部门应向酒店、餐厅和旅游景点等服务类经营单位提供具体指引,协助其在必要时设计祈祷区、清真厨房以及独立的用餐区域。
此外,河内市应打造一系列专项旅游产品,如:清真城市观光游、符合清真标准的手工艺村和农业体验游、符合伊斯兰文化特色的文化休闲度假游等,同时需编写专门的服务指南,为各类旅游设施如何妥善接待和服务穆斯林游客提供指引。
从长远来看,清真旅游服务人员的培养需要有条不紊地进行,重点应放在职业技能培训、文化理解的提升以及外语能力的加强,包括部分伊斯兰国家的语言。
在短期内,河内商业与技术大学旅游系主任阮国辉表示,国家管理机构应加大对旅游目的地、住宿单位、导游、司机等相关从业人员的支持力度,帮助他们提升接待和服务清真游客的知识与技能。
当前,许多旅游企业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开发清真旅游市场是否需要高额投资?是否必须建设专门区域来接待穆斯林游客?
庆和省一家获得清真认证的生态农庄——Phan Gia Xanh Garden首席执行官武玉欣表示:“清真游客非常喜欢亲近自然的体验。河内目前拥有许多生态农庄,完全可以调整其部分功能区域以接待这一特殊客群。根据我的经验,只要对伊斯兰文化有正确的理解,那么相关的改造不仅可行,而且并不昂贵。”
为了帮助企业更好地接待清真游客,亟需制定更加系统的战略规划,并加强来自管理机构的支持。一些专家建议,对于清真消费品和清真食品领域,目前越南正大力发展有机产品和“一乡一品”产品(OCOP产品)。值得注意的是,有机产品的某些特征与清真标准高度契合。因此,如果得到主管部门的支持,许多生产单位可以转型为满足清真标准的产品生产模式。
越南目前已有清真标准认证机构。该机构获得了全球57个拥有穆斯林人口的国家认可,使得认证流程更加便利。然而,据越南清真协会主席缪阿巴斯表示,最关键的还是“信任”二字,就是赢得游客的信赖和共享,这样才能可持续开发这一市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