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为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对教学方法、内容和管理方式的创新提出了新的挑战。
在数字化转型和科技,尤其是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教育迫切需要更新获取知识的方式。不仅要革新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是要实现教学方法的个性化、灵活性和技术整合。
越南科技与技术协会联合会科技与国际合作委员会主任黎公良博士指出,当前基础教育仍以单向灌输为主,尚未充分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历史、地理、语文、公民教育等社会科学课程在塑造人格和道德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教学方式往往枯燥乏味、缺乏吸引力。
黎博士强调,人工智能不仅是工具,更是推动教育全面创新的动力。AI应用能够减轻教师的行政负担,推动教学方法革新;帮助学生根据自身能力进行学习,培养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同时提升学校及社会的整体教学效果,为知识型经济培育适应性人才。
河内国家大学直属自然科学大学表示,基础教育的改革,尤其是地理学科,离不开数字化转型和AI应用。有效使用人工智能可以使课堂更加生动、个性化,并满足以能力发展为导向的考核评价方式,帮助学生将知识运用于实践,而不仅是死记硬背。武海南教师认为,AI还能促进数字能力、批判性思维和现实研究能力的培养。在开放教育时代,每一位教师和学校都应成为教育创新的中心,主动适应并共同创造数字教育的未来。

专家们指出,改革基础教育教学方法和在社会科学课程中应用AI虽然前景广阔,但也面临诸多挑战。比如技术基础设施薄弱、教师和学生的数字能力不足、缺乏明确的指导资料和法律框架,容易导致对技术的过度依赖,难以控制学习质量及进行真实有效的评估。AI虽然能个性化学习过程、辅助教学管理,但它不能替代教师在激发学生灵感、培养创造思维和塑造人格方面的作用。在数字时代,仅凭一台智能设备,学习者便可接触海量知识资源,开启终身学习之门。然而,若缺乏正确引导,学生可能滥用AI应付作业,难以真正理解问题本质。
为了使人工智能真正成为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中的有效辅助工具,专家们呼吁尽快颁布关于在国家教育课程中应用AI的指导框架。同时,应加强学校、企业和专家之间的合作,开发符合实际需求的学习平台。构建安全的数字教育生态系统和确保隐私权与数据安全是当务之急。
与此同时,需要升级技术设施和教学设备;组织提升教师和学生数字素养、AI使用技能以及数字伦理教育的培训项目;同时建立AI在社会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指导体系,并完善相关法律框架。
此外,还应投资开发面向社会科学领域的专业AI平台,能够模拟现实情境、分析社会现象、直观展示历史知识;建立透明公正的评估机制,集成查重工具,限制AI在学习中的滥用。鼓励创新试点模式和构建教师—专家—研究者的合作网络将有助于推广教育改革中的有效实践经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