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职业教育改革不仅是当务之急,更是教育体系能否及时应对全球劳动力市场变动的关键所在。
数量多但发展不均
目前,全国共有将近1900家职业教育机构,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机电一体化、汽车技术、食品加工、高科技农业等专业,几乎实现了100%的就业率。
然而,这一成果尚未广泛扩散。远东职业大专学校的潘氏丽秋女士指出: “只要社会上仍存在歧视观念,职业教育的地位就难以真正提升。必须转变对其的地位、作用及实际价值的认知。”
值得注意的是,职业导向正呈现出明显的转变趋势。技术-科技、数字技术、物流、可再生能源、高质量服务等领域正逐步成为新的发展重点。数字化转型不再是可选项,而已成为必然要求,推动众多教育培训机构积极将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及各类数字平台应用于教学之中。
与此同时,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也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已不再停留在试点阶段。例如在Lilama 2国际科技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仅学习30%的理论课程,其余大部分时间在Bosch或GIZ的车间实操,由企业工程师直接指导。在北方地区,三星在多所职业院校推广“Samsung Talent Program”,不少学生在实习期就被企业提前录用。
国际融合也取得了显著进展。在胡志明市,多个项目与日本、韩国企业开展合作,按企业“订单式标准”培养科技、食品、机械等领域的工程师。教育与培训部职业与经常性教育局局长张英勇指出:“当前的国际合作不仅限于学生交流,更包括联合设计课程体系、质量认证及文凭互认等深层次合作。”
然而,在这片多元发展的图景背后,也存在诸多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优质职业院校主要集中在大城市,而许多地方性学校仍在“勉强维持”,专业重复、投资不足,难以吸引学生。尽管中央、地方财政及社会资本投入有所增加,但不少地区仍面临设备短缺、实训基地匮乏、基础设施老化等问题。民办职业教育机构难以获得土地扩展办学规模,许多学校不得不租赁土地以维持运营。
值得关注的是,职业教育体系仍以短期培训为主,缺乏来自高技术、科技领域的有力拉动,缺乏与企业之间的实质性联动以及社会信任度。认为上大学是唯一成才之路的观念仍较普遍。
在2017年至2023年阶段,全国已有180多所公立职业院校根据规划实施合并或解体。体系结构虽更为精简,但成效仍是一个未知数。根据教育与培训部职业教育与经常性教育局副局长范武国平的介绍,截至2024年底,全国共有1886所职业教育机构,招生人数超过243万人,完成率达100%以上。然而,其中逾70%的学员为入门水平低的短期培训课程。而作为职业教育核心层次的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其比例却仅约为29%。
突破发展的机遇
职业教育已迎来强劲转型的机遇。当前阶段,职业教育的法律政策体系正经历前所未有的调整与完善。
越共中央书记处2023年5月4日发布的21‑CT/TW号指示明确提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提升人力资源质量的突破性举措,尤其是提升技能型劳动者队伍素质,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一体化的要求。
该指示对职业教育提出了系统性要求:朝着开放、贯通、适应市场方向完善法律体系;向青年、工人、农民普及职业技能;重组职业院校体系;推进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现代化;加强国家、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协同联动。用于职业教育的财政预算应与其在高素质人力资源培养中的重要作用相匹配,特别是在重点产业领域中所承担的任务。
预计于2025年底提交国会审议的《职业教育法(修正案)》草案,有望成为推动上述战略方向制度化的有力杠杆。草案强调下放权力、增强培训机构的自主权,扩大国际合作,完善财政机制。鼓励企业全方位参与职业教育全过程,包括课程设计、教学实施、资金投入和人才聘用等环节。目标是建设一个现代化、透明化、能够灵活应对劳动力市场快速变化的职业教育体系。
草案中的一项重大突破内容是“职业高中”项目——一种将普通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相融合的教育模式,面向初中毕业生。学生在职业教育机构中一边学习文化课程,一边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三年后可获得相当于高中毕业水平的文凭。学生可直接就业,也可继续升学,无需重修普通高中课程,从而节省时间与费用,实现学习路径的灵活多样,并克服当前中等职业教育中存在的诸多不足。
该模式特别适用于边远地区学生——这些地区对职业教育的需求较为旺盛,但受限于教育资源。
除“中等职业中学”模式外,构建以技术、实践和创新为导向的职业学校体系亦至关重要。除提升基础设施,还应变革运营方式:与企业共同设计课程,邀请行业专家授课,共建培训模块,使课程内容与市场需求紧密对接。还应加强国际合作,包括教师和学生交流,甚至建设符合国际标准的课程。
随着“职业高中”模式的推进,推动职业学校向“技术—实践—创新”方向转型升级,也正成为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另一项重要支柱。这不仅仅是改善基础设施,更要从运行机制上实现根本转变:与企业共同设计课程体系、邀请行业专家授课、以确保教学内容紧贴市场需求。
同时,还应加快推动国际合作,从师生交流、互访,到共建符合全球标准的课程体系。
据多位专家指出,为实现系统同步化,将职业教育统一纳入教育与培训部管理是合理之举。当教育与培训部对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实行统一管理时,,调控工作将更加贴近,执行人员也不再感到困惑。然而,光有机制还远远不够。一个高效的培训体系还需建立在社会信任的基础之上,而这种信任,应从宣传引导和职业咨询做起。张英勇先生认为:“应有企业参与职业咨询工作,帮助学生明晰自身的职业发展路径。”
在设计合理、运行灵活并与劳动力市场紧密衔接的前提下,职业教育完全有可能实现突破,成为在新时代推动国家增长与发展愿景的全新动力。
如果设计科学、运作灵活,并与劳动力市场紧密衔接,职业教育完全有能力实现突破,成为推动国家在新时代实现增长与发展愿景的新引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