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闪烁的灯光下,独弦琴的旋律悠悠响起。一名年轻观众在激烈的电子音乐中因一段古老的嘲剧选段而感动落泪等。本以为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是两个无法交汇的世界,然而,Entropy团队的“爱龙地”却成功将这两种看似对立的元素融合为一。
Entropy小组是一个由充满创意的年轻人组成的团队,致力于打造一个夜间文化生态系统。在这里,传统艺术、电子音乐与当代表达的视觉形式共存、交叉,给观众带来全新的感官体验。
项目发起人陈庆玲表示:“我们之所以想将传统遗产带入酒吧、俱乐部等看似‘对立’的空间,是因为我们相信文化不仅需要传承,更需要生命力。我们并非将“爱龙地”打造成一系列带有‘奇特’色彩的娱乐表演来吸引观众。相反,我们精心策划的每场演出、每个组合,都如同一个严肃的艺术项目,以现代电子音乐为指挥,以传统元素为核心。”
“爱龙地”于2024年启动,共举办了三场演出,每场都使用了不同的传统文化元素。第一场演出推崇越南音乐象征——独弦琴。
独弦琴艺术家欧氏河英表示:“独弦琴与电子音乐的结合,带来了全新的色彩,不仅不失传统音乐的价值,还助推传统音乐更加强劲发展,更加贴近年轻人。”
继独弦琴之后,“爱龙地”还将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西原地区锣钲出现在灯光和电子音响的世界中,为观众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最近,“爱龙地”又尝试将㗰剧(Tuồng)这门古老艺术融合进去。
范永姜是一名对新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充满热情的90后导演。他在利用这一先进技术创作了许多先锋性艺术作品,引起了广泛关注。
优秀人民艺术家陈文龙表示,在舞厅演出是一项挑战。但奇妙的是,当我们走上舞台时,我们并没有看到㗰剧被“脱节”。相反,它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被聆听。
多年来,㗰剧常常被限制在戏剧舞台上,与特定一代的观众联系在一起。但自“爱龙地”出现后,我们看到了艺术传统并未过时,它只是在等待一种新的展现方式来与年轻人建立联系。
英国游客詹姆斯(Jame)说道:“我读过关于㗰剧的书,知道这是越南一种独特的传统戏剧形式。但实际体验远超我的想象。虽然我听不懂所有的唱词,但我感受到了艺术家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中蕴含的力量。我认为这是让越南文化更贴近国际观众的有效途径。”
“爱龙地”并不自称是一个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而只是一个与遗产对话的空间。通过每一场演出,Entropy团队希望探索传统艺术在新的环境中可以走得多远。
Entropy团队的项目正在不断扩展,探索新内容和新演出形式,诸如:嘲剧、盲唱 、改良戏或者山区民间艺术等形式。“爱龙地”希望能更广泛地接触国际游客,用一种不同的方式讲述越南的故事。
可以看出,只要给予足够的空间、应有的尊重,并以“属于这一代人”的语言来展现,年轻人并不会背弃传统。他们将以富有创意且充满责任感的方式让传统文化焕发生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