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建国际金融中心的渴望
根据已批准的总体规划,胡志明市的目标是建设成为一座现代化、文明、发展水平与世界各大城市相当的国际化城市。胡志明市的目标是发展成为亚洲领先的经济、金融和服务中心,发挥南部重点经济区乃至全国发展的增长极和驱动力的作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IFC)的目标是一个巨大的渴望。
专家认为,对国际金融中心的渴望是有基础的,因为在国际金融中心的四大核心要素中,胡志明市至少满足三个要素,即宏观经济稳定性、全球连通性、各经济部门的潜力。此外,胡志明市在技术基础设施和高素质人力资源方面也具有潜力。
在国际金融中心的四大核心要素中,胡志明市至少满足三个要素,即宏观经济稳定性、全球连通性、各经济部门的潜力。
胡志明市经济大学阮仲怀教授、博士及其同事认为,在国际互联互通方面,胡志明市拥有显著优势,位于东南亚中心地带,毗邻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发达经济体。这一中心地理位置不仅使其能够容易连接本地区的各大金融中心,也有利于国际贸易和资本交换。拥有国际海港和机场的交通体系在确保跨境货物和金融服务流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合并后,胡志明市的工业和服务业经济实力在全国GDP中占比很高。胡志明市是早就进行工业化城市,吸引了大量高质量的外资,也是全国最大的服务业中心。服务业有望发展成为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中心,其中金融银行服务、科技、创新和物流是其目前的优势。这将创造一个活跃的企业生态系统。
新的发展动力
合并后,胡志明市成为一座多中心超大城市,面积超过6770平方公里,人口约1370万。合并一事整合了三大优势,即胡志明市(旧)是领先的经济金融中心,平阳(旧)是现代化的工业中心,巴地头顿(旧)拥有盖梅-施威深水港,在石油天然气、能源和海上旅游方面拥有巨大潜力。这一发展三角为新胡志明市崛起成为该地区领先的经济、金融、物流和工业中心奠定了基础。
然而,合并也给经济增长带来挑战。平均而言,2025年第一季度,胡志明市的GRDP仅达约6.72%,低于全国的平均GDP(2025年第一季度,全国GDP达6.93%)。
胡志明市经济大学阮仲怀教授、博士认为,胡志明市需要细化其工业转型战略,构建“工业-服务”生态体系,并与“4-5-6”模式相结合。该市应继续升级四大传统工业(电子、化学制药、机械制造和精深农产品加工),投资发展五大符合全球趋势的新兴工业产业(生物技术、医疗设备、自动化、半导体和可再生能源),投资提升生产力与生活质量的六大服务业(通信传媒、金融保险、科技、物流、高质量医疗和精英教育)。
专家认为,打造新的增长动力需要该市改变有关增长模式的思维,从广度增长转向深度增长,以智慧、技术和全要素生产率(TFP)为支柱。农业、物流、港口、工业园区等领域可以立即应用高技术含量和先进管理的深度增长模式。对于一些仍有较大发展空间的领域(生态旅游、海洋农业、辅助工业),短期内仍可考虑应用广度增长模式,但要着眼于长期附加值的提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