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AI)、物联网(IoT)、大数据、区块链、虚拟现实(VR)等技术解决方案,不仅提升了游客的体验,也助力旅游业走向可持续发展。2024年,国内游客接待量约为1.1亿人次,国际游客约为1750万人次,较2023年增长近39%,旅游总收入约为850万亿越盾。
数字化转型的效果
作为多年旅居海外的越侨,英国籍的大卫德先生将广宁省博物馆作为此次回国旅游的第一站。他惊喜地发现,从展览空间到讲解方式,都应用了数字化技术。过去游客需要购买纸质门票,而现在则可以在线购票,并通过扫码自动闸机验票入场。
自动讲解系统(Audio Guide)支持越语和英语讲解,语言通俗易懂,游客只需根据展区编号选择相应语音内容,如安子遗迹与竹林禅派、地下采煤等展区,从而更深入了解广宁这片矿业之地的历史文化与人文精神。此外,游客还可通过网站 baotangao.baotangquangninh.vn 体验3D虚拟博物馆,或通过安装在名胜景区的360度摄像头,实现如茶古祠堂、安子铜塔、下龙湾等地的线上参观和探索。
在多年来始终位列全国数字化转型前列的岘港市,多个应用平台如“岘港一触即达”(VR360)、3D扫描技术、电子旅游信息门户网站、线上旅游交易会(Online Travel Fair)等为当地旅游宣传和推广带来了显著成效。不少游客对富丽华度假酒店(Furama Resort)引入名为“Ms. Ariyana”的MARS机器人协助接待工作印象深刻。该机器人已参与多个重要活动,包括:2025年3月29日接待总书记苏林、2024年岘港半导体日、2025年Super Vietnam、AI岘港论坛等数百场会议。机器人的应用不仅提升了服务的专业化水平,也优化了人力资源配置。
多地积极推进数字化
河内的旅游产品多种多样,包括宗教朝圣、传统手工艺村、文化历史遗迹等。在国家旅游局的支持下,河内市已在文庙-国子监、越南美术博物馆、国家历史博物馆等13个景点上线“在线—互通—多方式”电子门票系统。
据越南电子商务协会(VECOM)统计,国内游客中通过网络预订酒店与旅游套餐的比例超过60%,而国际游客则超过75%。
国家旅游局副局长范文水表示,数字化转型正一步步改变越南旅游业的面貌,使其变得更加专业化、现代化与高效化。行业正逐步建立统一使用的数字生态系统,如:越南旅游数据系统、旅游统计报告软件、“越南旅游Vietnam Travel”应用等。
为创新发展注入基础思维
在河内、庆和、胡志明市等多个地方,旅游目的地已逐步实现数字化,广泛采用电子票和非现金支付方式。旅游企业开始将人工智能(AI)、大数据(Big Data)应用于市场分析、客户服务与业务管理。与此同时,节能技术与物联网(IoT)也被应用于多家住宿设施。
广宁省文化体育与旅游厅副厅长阮林元介绍,目前该省370处遗迹中已有近200处安装了二维码,游客可扫码自行查阅相关文化历史信息。
河内旅游部门也借助多种数字平台,制定数字化传播战略,致力于打造文明、安全、友好的旅游形象。河内市旅游局副局长陈忠孝指出,除夜游历史文化遗址(如火炉监狱、升龙皇城)等特色旅游产品外,市政府还大力发展医疗旅游项目,如位于Saint Paul's综合医院的“河内高科技消化中心”。高质量的农业旅游、生态旅游与乡村度假旅游相结合的新农村建设模式,也吸引了大量海内外游客。
旅游企业,特别是住宿行业,正在积极迈向数字化平台。岘港市大多数酒店已应用Agoda、Booking、Traveloka等在线预订平台,方便游客查询与预订。一些大型或国际连锁酒店还部署了集成ChatGPT的聊天机器人、酒店信息管理系统以及360度沉浸式旅游体验系统,同时利用智能技术实现自动办理入住/退房、手机应用服务预订、在线点餐与反馈等功能。
越南旅游协会主席武世平表示,在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旅游业若不与时俱进,将难以立足。早在2018年《旅游法》生效之初,越南已明确将现代科技应用作为行业管理与发展的核心方向。多个旅游活动也以创新精神组织开展,典型如一系列以工业4.0为主题的国际旅游博览会。上述举措不仅为旅游创新发展打下基础,也为行业转型注入了全新思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