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作为协助农民开展种植、促进产品销售的桥梁,得乐省榴莲协会持续提出多项解决方案和建议,确保榴莲产业发展方向明确,为该水果出口做好最充分的准备。
面对诸多挑战
目前,得乐省榴莲种植面积约为4.1万公顷(包括原富安省的1000公顷),预计2025年产量约为40万吨。该产业正面临诸多挑战,尤其是进口市场在植物检疫标准、种植区与包装厂编码、高标准种植技术、产品可追溯性及质量控制等方面日益严格的要求。因此,种植户和企业亟需得到切实、及时的支持。
得乐省榴莲协会主席黎英忠表示,从今年榴莲季的整体情况来看,果农面临三大难题。首先,得乐省榴莲再度丰收,果实品质有所提升,但开季价格偏低,使得种植户深感忧虑。许多农户投入了大量成本,但由于销路不畅、价格下滑,导致种植活动陷入困境。
其次,部分种植区仍未获得编码,或在按出口标准维持规范化种植流程方面遇到困难,这一问题多年来始终未能有效解决。
第三,部分地区依然存在内部竞争、收购商压价等现象,农民缺乏对出口市场的及时信息更新,且与骨干企业的生产合作有限,从而影响了销售保障能力。
得乐省榴莲协会指出,上述三大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一个统一的协调机制,无法从种植到出口全流程及时解决问题。为破解困局,得乐省榴莲协会正继续发挥其作为农民—企业—国家管理机构之间桥梁纽带的作用,积极推进相关工作。
在短期内,就在本季榴莲采摘期间,榴莲协会正建议相关厅局部门加强对榴莲收购、包装和出口环节的检查与监管,确保严格遵循与中国签署的议定书规定,以此加快为种植区和包装厂赋码的进程。
从长远来看,榴莲协会将着力支持会员按照标准化流程组织生产,积极对接具有信誉的出口企业,同时协助农民提升获取市场信息的能力,以此建立起种植户—企业—市场之间的可持续联动链条。只有这样,农民当前面临的难题才能得到根本性解决。
就在今年榴莲采摘季来临前夕,得乐省榴莲协会与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联合举办了三期能力提升培训班,为本省500名农民、合作社负责人及榴莲出口企业代表提供专业培训。
通过培训课程,农民、合作社负责人和企业代表在专家指导下掌握了以下内容:可持续榴莲种植技术、良好农业规范(VietGAP)应用、安全使用农药、进口市场的相关规定、结合产品溯源使用电子种植日志、制定出口企业与种植户之间的采购对接计划等。此外,专家还指导学员如何采集土壤与叶片样本,开展检测、分析与评估,确保各项指标符合榴莲出口质量标准。
来自Ea Kiết乡的农户阮文山分享道:“我家有2公顷榴莲,今年是种植第七年,正准备迎来采摘季。此次培训帮助我和其他种植户掌握了可持续种植技术、安全使用农药、结合产品溯源使用电子种植日志,以及了解了进口市场的相关规定。我们将把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生产中,提升今年榴莲季的种植效益。”
亟需确认并透明化“安全种植区”
黎英忠先生表示,为解决当前困难,确认并透明化“安全种植区”是得乐省榴莲走出困境最直接、最关键的举措。得乐省榴莲协会已主动制定了若干短期重点方案,以进一步彰显榴莲品质。目前,协会已与多家科研机构合作,对重点种植区开展农药残留与重金属含量检测与分析,以科学、透明地认定“安全种植区”,使国内企业与海外合作伙伴放心合作,进而稳定市场、提升越南榴莲的国际价值。
从长远来看,榴莲协会已制定了本省榴莲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并确立了三大核心支柱。
一是协会与政府、企业与农民配合按照具备明确编码的原料区和连接合同重新组织生产活动。第二,协会与政府密切配合,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榴莲加工业发展,尤其是冷冻产品线的建设,以减少对鲜果市场的依赖。
第三,推动企业与地方政府共同打造“得乐榴莲”品牌,强化产品溯源体系与出口标准的对接。这是一项重要举措,不仅能提升产品附加值与品牌形象,还体现了生产与出口各方对市场的责任意识,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无名无源”流通的乱象,避免破坏地方乃至国家农业可持续种植规划的长远布局。
据专家介绍,除了现有的中国客户外,得乐省榴莲协会正引导农户开拓更多元化的出口市场,并建立市场风险预警系统,帮助农户提升种植管理能力。
当前的优势在于,得乐省正在制定多项支持政策,推动农民加快生产环节的数字化转型与市场对接。
这是一项长期且系统的进程,亟需政府、企业与农民等全行业共同参与,携手构建一个闭环、安全、可持续的榴莲生产与消费生态体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