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规划,海防市力争至2030年预计共有46个工业园区,总面积约达1.2万公顷。目前,海防市已投入运营的工业园区有26个,吸引了约1600个外资项目。在不久的将来,海防市将继续新增10至20个工业园区,重点发展生态工业园、智慧工业园等模式,在管理和运营方面采用高新技术,并实现数字化转型;有望吸引在高科技产业、电子、半导体芯片和物流等领域的高质量投资资金。
将海防市与海阳省合并,有助于将自然面积扩大至3194平方公里以上,人口达到约450万,形成一个一体化、协同发展的经济空间,实现港口区域与工业园区、生产中心以及后方物流区之间的紧密连接。这种连接方式将有助于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生产运营效率,同时增强北部重点经济区的竞争力。
海防市拥有现代化港口体系的独特优势,尤其是北部首个最大的深水港——沥县(Lạch Huyện)国际港,可停靠载重1.2万至1.8万标准箱(TEU)的集装箱船。近日,政府副总理陈红河签署决议,批准在沥县国际港建设9号、10号、11号和12号四个集装箱泊位的主张。该项目将有助于提升国际港口体系的综合能力,构建港口—物流—工业园一体化发展的产业链,并实现与保税区及国家交通网络的高效衔接。
同步推进沿海经济区的发展,其中以面积约为2万公顷的海防市以南沿海经济区为代表,将成为新海防的主要发展引擎。该区域也是吸引高质量外资的重要枢纽,特别是来自高科技、电子和物流等领域的跨国企业集团。海防市西部地区(原海阳省)拥有福田工业园扩区、新长、大安等工业园区,已吸引众多企业前来投资兴业。
河内—海防高速公路、5号国道以及经过海防市的南北铁路等,为生产链与物流链的衔接提供了有利条件。上述因素为制定统一的空间发展战略提供了动力,并亟需建立一套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协同机制,使海防能够在基础设施投资、土地资源开发以及投资利益共享方面实现协同合作。
海防市人民委员会主席黎玉洲强调:海防以南部沿海经济区、新一代自由贸易区、专业化经济区以及生态工业园将共同形成新的发展动力,打造完整的价值链,提升出口价值。
据此,海防市力争实现在2025至2030年期间吸引150亿至200亿美元的外资资金,确保工业园区的入住率保持在60%以上的目标。随着新建工业园区和经济区的同步投运,海防市将首次实现生产—物流—出口全链条的深度整合,构建北部地区一体化的经济空间。
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地处北南走廊、昆明—老街—河内—海防—广宁走廊、南宁—谅山—河内—海防—广宁走廊等多条关键经济走廊的中心位置,海防市有望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东北亚地区重要的进出口门户。
多家国内外企业代表表示,当前海防市正迎来突破性发展的机遇,特别是在行政审批流程互联互通、投资程序一体化方面,将有助于企业节省时间和成本。对于配套企业而言,关键在于基础设施和物流服务的无缝衔接以及合理的运营成本。企业界也期待新海防市尽快构建起一体化的产业走廊,实现基础设施和服务的共享,确保供应链高效运行。
海防市委书记黎进洲强调,海防市凭借广阔的发展空间、独特的地理区位、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体系,以及合并带来的经济空间一体化突破,已具备发展成为工业—物流增长极的全部要素,正日益成为在工业4.0时代和数字经济背景下,国内外投资者最为青睐的投资热土。从长远来看,海防市将建设成为具有国际水平的工业和服务型“超级都市”,引领全国工业化、现代化进程,成为北部地区领先的制造、物流与进出口中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