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随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新认定一批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越南在世界文化版图上再添新坐标。社交媒体上,年轻人中兴起的“炫耀文化和遗产运动”,即在古迹、名胜景点拍照、表演艺术,宣示"我与越南文化"的浓烈瞬间——正蔚然成风。
这股热潮反映了一个有趣现象:文化不再遥不可及,而是鲜活地存在于每张Instagram照片、每个抖音短视频,甚至在时尚潮流中。
每一个美好瞬间,都值得记录与分享
越南文化遗产协会副主席、国家文化遗产委员会委员黎氏明理博士指出,值得高兴的是年轻人日益以更自然、主动的方式关注遗产。只要某个地点成为打卡地,很快就会成为焦点。对年轻人而言,"每一个美好瞬间,都值得记录与分享",而文化遗产正成为这种趋势的一部分。
黎氏明理女士认为,打卡不仅是为了拍照,更会激发探索了解的需求。为写好简介,年轻人必须正确称呼地名,辨识那是古迹、手工艺村还是古建筑。
"重要的是要建立有深度、可持续的潮流,让年轻人意识到遗产不仅是文化目的地,更是创意灵感与精神、经济发展的潜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国家、专家、社区和数字时代遗产的主体——年轻人携手同行,"黎氏明理女士强调。
正确"炫耀" 让越南文化大放异彩
"炫耀文化"的生命力源于传统与科技的碰撞。当年轻人在顺化皇城穿着奥黛,或在宣光省同文岩石高原穿着少数民族裙装,这不仅是打卡,更是向社交媒体数千粉丝传播文化的行为。精致的照片、信息丰富的短视频,以及复原古装、修复民族乐器的潮流,正为年轻群体注入持续能量,以及为被遗忘的文化空间换发新生机。
2025青少年艺术节总监黎妙幸表示,节目常选择在古街、金银亭、广东会馆等遗产地拍摄,而小演员们身着传统服饰。“在遗产空间拍摄的视频往往传播效果更佳,因为既美观又富有文化内涵,能引发共鸣,"黎妙幸说道。
青年导演阮如魁认为:"演艺人员选择遗产空间创作是积极信号,既推崇传统文化又可以用当代艺术焕活遗产"。他认为,当与古代寺庙、祠堂、村落相关的艺术作品传播时,遗产就不再是书本里的静态存在,而成为激发年轻人创新创造活力的“活素材”。
如何正确"文化打卡"?
据专家建议,应从学校教育入手,用创新、年轻化的方式加强文化遗产价值传播。遗产中心应与创意社群、演艺人员和关键意见领袖联合,制定文明行为准则,打造有导向的文化活动平台。同时,演艺人员和网络红人需提升责任感,因为以传统文化创作不仅是审美表达,更是对历史与社区的尊重承诺。
文化是用来共生,不应只供展示。通过影像、时尚等载体"与遗产共生",文化才能真正深入人心,特别是对Z世代、千禧世代。在年轻演艺人员、研究者和网络社群共同努力下,越南完全可以将遗产不仅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上的骄傲,更成为现代生活的鲜活符号。正如黎氏明理女士所言:"了解自身文化与遗产,年轻人才能自信走向世界。当年轻人懂得正确地去爱,遗产就永不担心被遗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