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宣光古老山雪茶林

在宣光省的西昆岭之巅,云雾缭绕,山风猎猎,年龄超过百年的山雪古茶树依旧傲然挺立。粗糙的树干吸收土地的养分、山泉的水分和西北清新的空气,长出一芽芽鲜嫩翠绿的茶叶,讲述着它们在大山中顽强生长的故事。

当地居民正在采摘山雪茶叶
当地居民正在采摘山雪茶叶

西昆岭山雪茶带有淡淡的泥土香气,入口微涩,回味甘甜悠长,成为珍贵的茶叶遗产之一。其中,西昆岭合作社用古茶树制作的茶品,不仅在国际上获得好评,还曾出现在国家重要的外交茶会中。

山雪茶林顽强重生

古茶树一般生长在气候恶劣的高山之中。越南茶文化与美食艺术大师阮高山表示:“独特的自然条件、传统的手工制作工艺、与众不同的茶香,以及对健康的益处,共同赋予了西昆岭山雪古茶非凡的价值,使其被誉为茶界的‘巅峰之作’。”

二十多年前,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当地居民生活困难的情况,以“收购木材”为由,诱骗砍伐古茶树。但实际上,茶树木质疏松,没有经济价值。这不过是他们破坏和掠夺资源的手段,导致许多百年甚至千年古树被砍伐。

一位少数民族同胞黄氏生女士回忆道:“我是在山顶上的老茶树旁长大的。以前有人来收购我们才去采摘,否则就放着,不怎么管护”。当时,村民们自行采摘茶叶并手工炒制成茶,想卖茶还得自己去找买家。砍伐古树的情况直到国家加强监管才得以遏制。此外,企业和合作社陆续成立,希望保护茶树并通过山雪茶创造可持续的生计来源。

现任西昆岭合作社主任的范氏明海女士表示,她原在首都长大,随丈夫嫁到原河江省。她亲眼目睹了古茶树林遭受破坏的时期。深知古茶的价值,并希望继承保护茶叶遗产事业。范氏明海夫妇决心成立合作社,努力寻找恢复珍贵茶树林的方法。她表示:“要拯救古茶树,最大的困难是融入当地居民的生活。想让他们更加了解这些珍贵茶树的价值,就必须克服语言和文化的障碍。”

在高原地区,访客到家通常以一杯“幸福酒”开始交流,但范氏明海女士则选择用一杯茶代替,一边品茶一边谈论茶树及其价值。她记得村里有位老人,听完有关茶树的故事后立刻讲起了自己从小见过的那些茶树,至今依然如故。老人常说:“这些茶树是祖先留下的,必须完好保护……”。那一刻更加坚定了她的信念——保护这片珍贵茶林的力量正源自那些世代与古茶树相依为命的人们的深厚情感。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途径,就是向当地群众证明山雪茶所蕴含的可持续经济价值。

西昆岭合作社成立于2014年,承诺以高于自由市场的稳定价格收购鲜茶叶,称重后当场付款。每年三季采摘,只要没有自然灾害,合作社都会收购村民采摘的茶叶。十多年来,这种合作不仅保护了400公顷古茶树,也为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了积极的改变。

当地居民表示,茶叶为他们带来了稳定的收入,帮助他们改善了生活条件。村民们对合作社充满信任,这不仅助力保护了珍贵的古茶树,也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如今,在西昆岭,无论老少,提起山雪古茶都倍感自豪。大家齐心协力守护这片珍贵的茶树林,并积极种植本地树种,以促进生物多样性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古茶飘香 走向远方

阮高山茶艺师表示,西昆岭山雪古茶独特的风味,是茶树在严酷气候与历史重重威胁中顽强生命力的象征。这种茶的特别之处在于其原料是嫩芽,芽头覆盖着一层洁白如雪的细绒毛,有助于抵御霜冻和虫害。泡出的茶汤香气自然柔和,入口清雅,回甘悠长,毫无苦涩之感。

范氏明海女士介绍,目前西昆岭合作社正在采用传统手工技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制茶流程。制茶过程中,合作社保留了老一辈传下来的细致与巧手。采摘之后的茶芽需经过多道传统手工工序,以最大限度地保留茶叶的自然香气。随后再结合现代技术进行品质监察,不仅提高产量、确保产品的一致性,而不失茶叶应有的传统韵味。

2019年,阮高山茶艺师亲自将西昆岭合作社的茶产品带到法国参赛,并荣获三项殊荣:红茶摘得金奖,“雒越”发酵茶获得银奖,白茶则获得印象奖。此外,该合作社的另外两款茶——“2000顶芽白茶”和“荷花白茶”曾于2023年在已故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会见来访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茶叙活动中现身,荣幸被选为国宾茶。今年8月,“2000顶芽白茶”再次被选为国宾茶,用于苏林总书记在宣光省考察调研期间的品茶活动。

西昆岭山雪古茶虽然已经走向国际市场,但需不断创新,以满足日益多样化的消费需求。范氏明海女士正筹划多个新项目,致力于持续提升古茶树的价值,并始终与当地社区的发展紧密结合。西昆岭合作社的一项大胆发展方向是将山雪茶打造为绿色产品,应用于美容护肤领域。合作社的“茶叶化妆品研发项目”已于2023年底顺利通过验收。

此外,该家合作社还积极推动古茶树林体验旅游模式,带领游客探索古茶园,同时向当地年轻一代传授关于茶树的知识和热爱。2025年中秋节,范氏明海女士计划组织数十名西昆岭当地少数民族儿童前往首都河内,参加中秋晚会。届时,还将开展一系列活动,让少数民族学生分享关于山雪古茶树的故事,传承茶文化。(完)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