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底至2022年初,大量载运越南水果、蔬菜的卡车在通往中国的口岸严重滞留,给农民造成了巨大损失。面对这一情况,两国高层领导多次通话和直接交流,寻求解决方案。其中,建设智慧口岸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举措之一。
实际表明,在中国广西友谊关口岸,通关流程已发生根本性变化。过去一辆车完成手续需要3至5天,如今只需约15秒。系统已全面部署二维码扫描、人脸识别和指纹采集,允许司机快速完成入境手续。
自2023年起,友谊关海关已投入运行智慧检疫系统,帮助越南和中国实现整个协作流程的数字化。每辆车的平均等待时间缩短了3.5小时,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装卸中转环节。仅在2024年,经由越中边境口岸通关的车辆数量就达到创纪录的每日3300辆,是2019年的两倍。
两国共同促进在口岸改革和管理能力提升方面的合作,不仅缩短了通关时间,也为推动双边贸易的稳定与可持续合作奠定了基础。
智慧口岸的建设与投运,不仅解决了当前农民和进出口企业面临的困难,更具战略意义,为越中边境贸易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这是两党两国高层领导高度关注与直接指导的成果,充分体现了睦邻友好、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合作精神。
接受越通社驻中国记者采访时,中越友谊关—友谊货运通道智慧口岸项目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朱厚冬表示,两国携手推进边境口岸现代化,体现了共同的战略眼光,这不仅推动了贸易发展,还巩固了政治互信,营造了边境地区稳定与和平的环境,有助于推动越中传统友谊不断走向更加深入、务实和高效发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