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天曲之魂 弘扬越南京北文化特色

北宁省天曲仪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为京北文化画卷增添了独特色彩。

天曲俱乐部。
天曲俱乐部。

北宁省天曲仪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为京北文化画卷增添了独特色彩。

对岱依族、侬族同胞来说,天曲是与精神生活紧密相连的信仰文化活动,包括神圣的礼仪天曲和欢快的文艺天曲。这些质朴的曲调既连接社区,又寄托愿望,成为世代传承的文化之美。

面对濒危境况,何氏当等热心人士于2011年推动成立陆岸乡天曲、天琴俱乐部,从最初的11名成员发展到如今近60人,涵盖老年人、中年人和儿童三代。

多年来,北宁省重视保护和弘扬天曲遗产。自2004年以来,文化部门开展调查、登记,统计数十位艺人、数百名会唱天曲和弹天琴的人以及大量珍贵实物。2015年,侬族、岱依族的礼仪天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特别是2019年,天礼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此后,省内出台多项同步措施予以保护和弘扬。

数十个天曲、天琴培训班相继开设,吸引近200名学员;山洞、陆岸乡一些学校还将天曲纳入教学和课外活动。目前全省共有20个天曲、天琴俱乐部,成为推动传承的核心力量。天曲逐渐与山洞、安世等地的社区旅游发展相结合,带来生计改善并提升民众生活。

与此同时,北宁注重对艺人的待遇政策。已有2名天曲艺人获授“优秀艺人”称号并享受每月补助。文化部门也建议出台保护遗产的决议,安排经费支持艺人和俱乐部开展天曲仪式。

​北宁省文化体育与旅游厅副厅长阮文答表示,保护天曲价值需要社区共同参与。文化部门将与地方协作开班传授,帮助艺人维持活动;同时把天曲曲调融入节庆和旅游宣传。未来,北宁将继续扩大俱乐部模式,鼓励学校开展天曲课外活动,把遗产与体验式旅游产品结合,并建立经费支持机制。省里还将加快遗产资料数字化,制作视频、短片在社交媒体传播,同时强化国家管理,严格遵守国际公约和越南法律,及时处理遗产保护中的违规行为。(完)

来源:越通社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