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难中孕育新机遇
越共中央委员、农业与环境部代理部长陈德胜表示,尽管地区和世界形势复杂多变,但农林水产品进出口仍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并取得全面成果。然而,虽然越南每年出口近1亿吨农林水产品,但附加值仍相对较低,主要原因在于对进口原料的依赖。如果能够掌握这一环节,将有效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农业与环境部已指示质量、加工与市场发展局建立定期资讯简报,及时更新生产与进出口数据,分析潜在市场,帮助企业与农民科学规划生产方向。
当前的一项突出挑战是美国对多种农林水产品征收20%的对等关税。外交部副部长阮明姮指出,在各国实现供应链、原材料来源多元化及粮食价格波动的背景下,美国征税将带来困难,但若越南能及时适应,也蕴藏新的机遇。外交部提出三项应对方向:保持在主要市场的增长势头并开拓欧盟市场潜力,评估关税影响并提出应对方案,加强与外交部、工贸部及农业与环境部的跨部门合作,推进新市场的高层次经贸活动与推介。
工贸部进出口局局长阮英山表示,工贸部正在强化打击走私、贸易欺诈和原产地造假,巩固贸易防御力量,并积极谈判开拓包括海湾地区、清真(Halal)市场和埃及在内的新出口市场,为越南农产品创造更多出口渠道。
稳步实现650亿美元出口目标
越南稻米行业协会(VIETRISA)主席裴伯棒介绍了“超级原料区”项目——在九龙江三角洲建立100万公顷高质量、低排放稻田基地,并打造“绿色低排放越南稻米”品牌,首批产品已出口日本。但他指出,企业难以单独建设原料区,必须通过合作社模式,动员农民、地方政府与农业推广系统共同参与,这是形成可持续原料区的关键。
裴伯棒先生建议于2026年举办第二届国际稻米节,推动商业合同签署,并为农民提供学习先进生产模式的机会。
会议报告显示,与2024年相比,2025年农林水产品出口前景亮眼:农产品出口额达215亿美元(增长17%),林产品104亿美元(增长8.6%),水产品61亿美元(增长13.8%),畜产品3.392亿美元(增长22.1%)。美国、中国、日本三大市场保持增长,对欧洲出口增长49%,中东增长10.9%,非洲增长8.9%。2025年前7个月,越南出口大米550万吨,创汇28亿美元。
尽管多国稻米出口量下滑,越南产量仍增长3.1%,预计全年可达880万吨,继续保持全球第二大稻米出口国地位。与此同时,水产品出口达62.2亿美元,同比增长17.2%。
农业与环境部明确提出,要稳定传统市场、拓展新市场,从追求产量转向提升附加值,重点发展深加工产品,为受美国关税影响的产品开拓新销路,完善汇率、信贷和物流机制,加快与美国的谈判,增加高附加值产品,建设符合国际标准的集约型原料区,应用高新技术、更新包装设计,并根据各市场特点制定差异化方案。
农业与环境部代理部长陈德胜强调,在越共中央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部委、地方和企业界齐心协力,2025年实现农林水产品出口额650亿美元的目标完全可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