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求对越共十四大文件草案的意见:为越南实现快速、可持续发展绘制战略蓝图

目前,提交越共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草案意见征集工作广泛和深入展开,充分体现了“民知、民议、民查、民督、民享”的精神。这是凝聚全民智慧的重要步骤,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源于实践、符合人民愿望。

越南新闻与宣传学院政治学系主任阮氏玉华。(图片来源:新闻传播学院)
越南新闻与宣传学院政治学系主任阮氏玉华。(图片来源:新闻传播学院)

目前,提交越共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草案意见征集工作广泛和深入展开,充分体现了“民知、民议、民查、民督、民享”的精神。这是凝聚全民智慧的重要步骤,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源于实践、符合人民愿望。

凝聚全民族智慧

越南新闻与宣传学院政治学系主任阮氏玉华认为,征求人民、干部、党员对政治报告草案的意见是一次深刻的政治生活活动,体现了“以民为本”的精神。党一贯明确革命事业是“属于人民、来自人民和为了人民”,因此一切路线方针都必须源自实践、符合人民的愿望。

阮氏玉华女士评价说,政治报告草案准备十分周密、科学,深刻总结了革新40年来的实践,客观评估越共十三大任期的成就与不足,总结经验教训并预测新形势。各项目标和解决方案体现了继承性、稳定性、创新性,将现实与时代趋势紧密结合起来。

阮氏玉华女士指出,草案有多个重要的创新,其中突出的是进一步完善越南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模式。该内容以高度政治决心具体化为:切实有效地监督国家权力,推进司法与行政改革,维护宪法与法律至上原则,建立人民真正参与监督权力的机制。这是既发扬民主又维护纪律、反腐防弊、激发发展动力的关键。

阮氏玉华女士建议,一个具有战略突破性的内容是建设并完善统一、同步的“发展制度”,其核心在于资源分配与高效利用机制。她特别强调,草案提出保护敢想、敢做、敢担当干部的思想,这是打破“害怕犯错误、害怕承担责任”心理的“战略杠杆”,有助于激发创新与突破精神。

阮氏玉华女士指出:“必须有突破的机制来解放一切发展资源,尤其是土地、人力与资金。如果没有敢于行动的人,再好的制度也难以落地。”

党对与人民紧密相连中强有力的承诺

精通法律律师事务所主任叶能平表示,政治报告草案体现出创新与突破的发展思维,从“创新”到“突破”的思维转变,显示出党在体制、经济与社会全面重构的决心,助力国家迈入新发展阶段。

diep-nang-binh.jpg
精通法律律师事务所主任叶能平。(图片来源:首都安全报)

他认为,草案的最大亮点在于将“完善体制”置于核心地位,将体制视为 “瓶颈中的瓶颈”,这也是导致政策反应迟缓、缺乏协调的根源。本次突破不仅是法律调整,更是国家治理模式的重构,其中政治体制为关键,经济体制为重点。

草案强调深化分权分级,建立独立监督、问责和事后审查机制,精简行政机构,2025年后试行省—乡两级政权模式。这一改革将提升地方自主性,缩短政策反应时间,营造更灵活的发展空间。

叶能平先生指出,草案将科技创新与数字化转型确立为核心突破方向,提出建设灵活、容错的法律环境,允许在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等新领域试点政策。同时,改革人力资源与战略性基础设施政策,重点发展多式联运、可再生能源与数字基础设施。

他认为,制度—科技—人力三大支柱构成越共十四大的“战略三角”,标志着越南从“局部改进”迈向“全面重构”,目标是在21世纪中叶成为发达国家。

为确保政治报告具备“战略突破性”,叶能平先生提出三组建议:(一)完善权力监督与问责机制,从事前审查转向事后评估,将领导责任与量化指标挂钩(如公共投资拨款率、民众满意度、PAPI指数等),(二)建立新增长动力与绿色转型的法律框架,完善土地、知识产权与资本市场法律,释放民间资源,(三)构建数字社会与数字公民体制,立法保障大学自主与高质量人力资源培养,制定《国家数据治理法》确保网络安全与数字信任,为数字政府与数字经济奠基。

他还建议设立隶属国会的“政策评估研究院”,并在大城市试点设立专职人民议会代表,以增强独立监督与政策反思功能。政治报告应附带“时间表—任务—衡量标准”附录,以便跟踪2030年前的执行进度,确保可行性与政治问责。叶能平先生强调:“当三大支柱协同运转时,一个灵活、透明、高效的体制体系将成为越南在2026—2045阶段实现强劲突破的发射台。”(完)

来源:越通社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