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少数民族地区,每一场节日、每一首歌、每一个舞蹈、每一种习俗都反映了当地的历史、知识和愿望。得到妥善保护时,不仅能弘扬民族特色,还能成为可持续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宝贵资源。实践中,许多少数民族同胞聚居区的党委都已提出并指导了行之有效的保护和发展模式。这些模式通常包括:挖掘本土文化价值,打造成特色旅游产品,吸引游客,既保护,又发展,并构建经济效益高的旅游模式。
老街省拥有33个少数民族,是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种类最丰富的省份,其中,4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56项文化遗产被文化体育旅游部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个遗迹被列为国家级特殊遗迹;34个遗迹被列为国家级遗迹;172个遗迹被列为省级遗迹。
老街省各级党委及政府始终坚持在生活空间保护文化特色,维护人民利益,制定了将遗产转化为资产、将文化成发展动力、为人民创造可持续生计的具体战略。文化遗产被“唤醒”,融入于独特旅游产品,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预计2025年前8个月,老街省接待游客总数达到760万人次,其中,国际游客达到92.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预计将超过32万亿越盾,达全年计划的69.45%。
除了打造特殊的旅游产品外,将文化转化为资源的另一种方法是开发具有少数民族同胞特色的一乡一品(OCOP)产品,例如:土锦、玉米酒、山雪茶、野生蜂蜜、传统药物等。如果这些产品能够塑造品牌和溯源的支持,既可以保护传统工艺,又能拓展市场,帮助人们增加收入,改善生活。
在宣光省,西昆领古山雪茶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产品,它凝聚了天然元素,并沿袭了传统的手工生产工艺。认识到这一“茶遗产”的价值,在宣光省委的指导和引领下,省农业部门将其确定为具有巨大经济价值的重点作物之一,从而扩大了种植面积,打造了品牌,并推广了产品。目前,全省可以收获的茶叶种植面积近1.4万公顷,年产量约6.8万吨。茶叶产业年产值超过7000亿越盾。基于山雪茶产区的潜力和优势,企业、合作社和生产户正致力于打造40多种符合省级OCOP标准的茶叶产品,以及2种符合国家五星级OCOP标准的茶叶产品。
苏林总书记在谈到文化发展,特别是少数民族文化发展问题时强调,发展必须和谐,确保社会保障和社会进步,维护本色,保护生态环境,有效利用资源;不能为了追求单存增长而牺牲环境、文化和社会保障,而致力于更加可持续、平衡和人文的未来。为了落实苏林总书记的指示,各级政府要与少数民族同胞携手共建文化生活,确保民族认同不消逝,而成为地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资源,巩固人民群众对党的信心。(完)